文章

天菜的理想模样:从宗教到环保的素食进化史

【作者】 黄彦绫
文_黄彦绫/旅读 图_陈育升/旅读
2024年10月号 第152期
2024.09.30

根据全球数据统计网站调查指出,2023年台湾素食(含弹性素食)人口约占总人口13%,有近300万人茹素,比例高居全球第三。回看台湾社会的素食起源,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民众奉行「在家佛教」,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吃素修行;更有文献指出,台湾于荷兰时代便已有素食人口。在此基础下,台湾社会对素食观念始终保持开放。近年来,又因食安及永续议题备受关注,掀起一股以健康与环保为诉求的新蔬食风尚。无论是五星主厨、连锁餐饮集团抑或路边摊,蔬食料理百花齐放。你,今天吃「菜」了吗?

 


©陈育升/旅读

 

 

前阵子上映的人气动画电影《脑筋急转弯2》,首作有一幕令人会心一笑:女主角莱莉的父亲费尽千辛万苦,敦促莱莉吃掉她讨厌的花椰菜。可爱的是,为了贴近地方文化,花椰菜到了日本却摇身变成青椒。──童年对特定青菜的厌恶,无非是全球人类深有所感的经验。

 

然而,人类一向以植物为食。世界知名食物化学和烹饪权威哈洛德‧马基在其著述《食物与厨艺》即开宗明义表示,我们的祖先以各种果实、叶片和种子等杂食维生,更是于一万年前就有培育数种谷物和块茎等作物的行为。

 

©陈育升/旅读

©陈育升/旅读

 

 

吃什么、像什么,素食与宗教密不可分

 

以植物为主的饮食风格在漫漫历史被一部份人支持,更在西元前260年于印度兴起的佛教达到巅峰。佛教的核心价值认为,人类受苦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放下贪、嗔、痴等情绪,致使人类注定在无止尽的生死相续历经磨难;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食用肉类与饮酒,藉以过著精神高洁的生活。

 

无独有偶,在西方世界也有相关饮食风尚,比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毕达格拉斯皆是著名素食者;中世纪的苦行僧亦舍弃肉类。历史哲学学者瑞秋‧劳丹在《料理之道》中指出,综观各个宗教的古代料理,「偏爱的通常是人们认为可以帮助『玄思冥想』的食材与菜色,例如肉类替代品(鱼、豆腐、面筋)、香甜软烂的水果与坚果饮品,或是茶、咖啡与巧克力等提神饮料。」

 

如今社会将这般饮食准则称作「素食主义(vegetarianism)」。然而,追溯该词却是1840年代才于英国诞生。约莫1600~1830年间,欧洲社会针对人类是否应当/有权食肉,在宗教、农业、医学与经济等领域展开长期论战,催生出定义性的词汇之余,亦使近代人类选择茹素的原因愈加纷呈。

 

©陈育升/旅读

©陈育升/旅读

 

 

Surprise me! 百变风格蔬食上桌

 

回看台湾的素食潮流,亦是如此。1980年代以后,随著西方以健康和环保为诉求的素食主义风行,台湾社会对纯植饮食的印象,渐渐摆脱传统宗教层面,接受各式不同类型的素食与半素食主义,语汇也转以更中性的「蔬食」呈现。

 

话说回莱莉讨厌花椰菜。有别于动物能透过移动来躲避敌害或繁殖,植物则需借助与生俱来的化学合成机制弥补缺失:产生风味与释放有毒讯号等。有学者便认为,这即是孩童本能讨厌青菜的原因。

 

不过,人类会烹煮。切片、研磨、剁碎、浸泡、加热、发酵、干燥、醃渍……早在进入农耕生活的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已掌握一系列烹调技术,当今凝炼千年技艺的厨师又岂会被蔬、果、香草和香料难倒呢?

 

所以,暂且忘了素食/蔬食的标签,我们从料理的本质──美味切入,一探这股崭新饮食风格的多元面向。

 

©陈育升/旅读

©陈育升/旅读

 

 

****************************************

 

更多内容请详旅读《寻找台湾天菜》

202410月号 第152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516

 

****************************************

 

黄彦绫

 

黄彦绫

 

《旅读》杂志企画编辑。1995年出生,中坜高中、新竹教育大学毕业,主修心理咨商系,却因离不开文字,在校辅修中文系及文化与艺术产经学程。猫派,海派,期望未来都能以文字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