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新移民女性生活手札 李沛英:也是两地书
早在千禧年之际,许多来自东南亚的姐妹们以「婚姻移民」来台,生活于斯近二十年;她们努力推广自身文化,除了让台湾认识陌生近邻,同时也运用母语介述看见台湾之美,从而搭建起母国与居留国之间的沟通桥梁。
许一个美好未来
李沛英的故乡是高棉文化发迹地,若旅人曾走访越南南部、泰国北部等地区,将不难发现十二世纪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在此遗留的痕迹。这片世界重要古文明的所在之地,曾因法国的殖民而快速西化,首都金边甚至荣膺「东方小巴黎」之称,可是看似繁华的一切,却因一场浩劫而被按下停止键、快速回转。
赤柬时期终结,柬埔寨仍被红色势力笼罩,原为二战后极具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国家,至此沦落为低度开发国度。李沛英在历经红色高棉对当地社会的摧折后来台,如今谈及当年离国的心境,她坦言:「情感是很复杂的,我那时是很想要逃离那个环境。」
©123RF
于是,不谙华语文的十九岁女孩,当时手里捧著写满华、柬日常对话的笔记本,便只身一人搭机来台。她深知比手画脚的沟通无法让她自由活动,因此主动报名中文班,更谨记舅舅在她离开前叮咛:「我舅舅要我参加国际组织,有需要时才能寻求帮助。」
李沛英报名的华文课程,同样集结来自南方的姊妹,从受助到帮助他人,她们决意组成南洋台湾姊妹会,积极关注并设法影响相关的移民政策制定。历经无数日夜,透过举办舞台剧、文化推广计画「餐桌上的家乡」、制作专辑《我并不想流浪》等,这群跨越国界的同盟人士耐心解读生硬法规,将「外籍新娘」的用语转化为更具平等意义的「婚姻移民」──换言之,这群「南洋姊妹」正用力撕开旁人强贴的歧视性标签,为社会注入一股柔软坚韧的力量。
日久他乡即故乡
距二〇〇二年首次来台,匆匆二十年已然流过。如今李沛英的生活再简单不过,白日或录制广播节目,或进行柬埔寨语言教学,周末则偶尔转往台北周边,来场仪式感十足的小旅行。尽管已相对适应异地生活,唯其双向推广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止;自她开始分享自身文化后,每次重回柬埔寨,她都会特意走访历史古蹟,挖掘更多的在地文化细节,藉以持续积累、增进自己。
近期,李沛英更在台北大学就读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之所以决定进修,主要归因于这些年来投身相关运动的反思:「我希望我可以把基础打好,因为之前在申请各项计画时,我写过的内容都须要请台湾籍的同事帮忙润饰。另外这些年来,投身移民政策领域所累积的经验,更让我想要深入了解台湾政策的构想体系,并练习分析;也因为以前习惯从自身角度出发,现在回到校园上课,更能让我换位思考,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访谈过程,李沛英全程以流利的华语应答,看著她及肩的黑发、稍显黝黑的肤色,实在令人无法想像,彼时初抵台湾的她,仅在金边上过数个月的华语文课程!访谈结束之际,她点了一杯珍奶,说道:「很奇怪,我在台湾很少喝珍珠奶茶,可是回去柬埔寨的时候却很想喝。」在离乡与返乡之间,李沛英落土台湾的根脉,早已繁衍成盘根错节的样貌。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