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绵延三百余里的唐代沧桑岁月:千年沉寂帝陵梦
十八座唐陵,在北山山脉一字排开,蔓延好几个县, 将近一百五十公里。这么大的难度现在知道了, 还继续拍吗?能不能坚持下去?最后决定,一定要拍,而且还要彻底拍完。 至于拍得好不好,那另当别论,但我一定会尽力。
©支宝成
初识唐十八陵
当时在我印象里,那唐十八陵和明十三陵还不一样?不就是一个景区么。我心里想,那有啥?在那里住上几天,不就拍完了吗?但话到嘴边,却没说出来。
我跟著导航下午四点多就到了景陵。看到石马、石人、石柱一字排开,有的歪歪斜斜地倒著,心里非常震撼。尽管小的时候,在金浮沱周边也见过明朝秦王陵的石马、石人、石羊,但个头这么高、规模如此大的石雕,却从来没有见过。
当时非常激动,顿时忘记了一切,拿著相机不停地拍。但拍的思路,还是唯美风光的。我一鼓作气,把景陵神道上每个石雕都拍了一遍,也不觉得累,因为很开心。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那天,正式开启走陵的步伐
初次拍摄唐陵回来,思量了很久。十八座唐陵,在北山山脉一字排开,蔓延好几个县,将近一百五十公里。这么大的难度现在知道了,还继续拍吗?能不能坚持下去?最后决定,一定要拍,而且还要彻底拍完。至于拍得好不好,那另当别论,但我一定会尽力。
我记得很清楚,在二〇一七年四月廿四日那天,开启了正式走陵的步伐。
「活的」唐陵照
从这天开始,我就马不停蹄地拍。每个陵四个门,不管车能开到的、不能开到的,我都一一造访、踏勘。就这样,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唐十八陵的神道和东西南北门,包括武周顺陵、兴宁陵、永康陵等非帝王的皇家陵,都走了一遍。
其实在走陵过程中,射虎一直给我说,要多拍「活的」,我当时没能理解啥是「活的」。有时看到老百姓在地里干活,离石像很近,我就等他们走了才开拍,因为怕人进入画面,影响风景纯净。
当时给李思谋老师打过电话,问能不能找几个拍陵的老师给我指导一下。李老师对我走陵很关切,即刻请来秦岭、郭文潮等老师。他们给我的建议都是多拍陵周边的老百姓以及他们的生活。
©支宝成
霭霭白雪,孤沧唐陵
二〇一八年一月廿三日看天气预报,后两天北山有雪。想著建陵没有拍到雪景,所以廿三日下午便开车去了建陵。到了陵上,小雪就飘下来了。这廿三日到廿四日的建陵风雪夜,收获超值!很多比较气势恢宏的照片,都是在这一夜和凌晨拍到的。于是我有了感悟:任何天气,任何时段,任何情景,都必须经历,才会有收获。先得人有了真情实感,照相机才会有真情实感的记录。
©支宝成
守陵人, 这一守一千几百年就过去了
陵区所有地面文物,需要保护,还要警惕坏人惦记地下宝藏,这是守陵人最根本的义务。很多村民出自不知为啥的原因,都愿意承担这义务。后来才知道,每一座帝陵初建时,都有围城,都有四门。有的围城还很大,大过县城、州城。在围墙里,都有人居住,还有官员管理守护陵的事务。
在他们当中,还有比较专业的当代「守陵人」,政府文物部门给他们的职称是「文保员」,其实叫「护陵员」也挺合适。古代,也就是唐代守陵,由军队负责,可能陵区居民也兼顾吧。如今,守陵的变成农民文保员了,每个「守陵人」都有著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就是唐陵的故事。
两年的走陵拍摄
我走陵,感觉夜里走更有味道,时常彻夜不眠地拍雷电、拍星云、拍星轨、拍飞雪。尤其是大雪纷飞的寒冬,我走陵更兴奋,因为雪把陵上的一切都「化妆」得肃穆超凡。
两年的走陵,该总结了。这系列的照片,就是我七百多天日夜走陵的总结。
但我的走陵没有结束,因为走陵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不去陵上走走,心就空落落的。
感谢家人,在两年走陵的飘泊中,亲人的理解、分担和支持,这些比啥都珍贵。另外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专家、朋友、同学,感谢唐十八陵上的各位守陵员,各位乡亲,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有大家帮助,就没有这些照片。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3月 【沧海一声笑:跟著金庸闯江湖】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