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一片叶子的人间道:国运即商运
著名的国际贸易长路,除了世人所熟悉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以外,距今短短一百到三百年之间,还有一条从中国福建武夷山往北过张家口、乌兰巴托、恰克图、贝加尔湖,跨越寒冷的西伯利亚、莫斯科,直抵圣彼得堡的中俄茶叶之路。
一条兴盛短短两百多年的贸易之路,让人清楚看到茶叶这样一个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传统农业经济,如何走入工业化、国际化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在金融体制的支持下,创造了亚欧大陆近代经济贸易的奇蹟;但接著又是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政治环境的急速转变下,从极盛极荣,到瞬间戛然而止,以致近乎销声匿迹,几被世人所遗忘。
小小的一片茶叶,打开了原本各自封闭的国家如中国、如日本。而万里茶路的兴衰期间,中国、俄国、英国领导人的算盘谋画,三国商人的智慧角力、不挫毅力,乃至潮流大势、政治力量对商业的直接碾压,皆令人大开眼界、不胜唏嘘。
将茶叶运用到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种,以及利用茶叶的国家。
在两汉之前,中国的茶叶种植主要以巴蜀地区为中心,之后慢慢沿著长江至中下游开辟新产区。魏晋南北朝时,江浙和东南沿海地区已大量种植;隋唐时期成功开凿大运河,茶叶生产和贸易空前发达,陆羽的《茶经》也在此时问世,纪录了中国茶叶生产和精采的茶文化。
茶叶此时向东由随唐使外传到日本,向西则在西北边疆的关卡以「茶马互市」的方法,由以马匹换茶的回纥人将茶叶运销到了中亚等国。西南面的茶马互市更因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而连带使得茶马古道兴起。海上也自广州、泉州、明州(宁波)等对外贸易港传播至阿拉伯国家。茶产业在唐代惊人地迅速发展、国际化。
宋朝则以严格控制茶叶产销、国家专卖、规定买价和卖价的榷茶制度,配合茶马互市,巩固了边防,避免了铜金属的流失或钱荒,也为国库赚取大把银两,使得宋朝的经济社会有了安定的外部基础。明朝时因为北方战乱急需马匹,所以恢复元朝时一度中断的茶马交易,并严禁私人贩运,以及不得将茶种引过四川雅安的二郎山。
清朝时期和元朝类似,不太需要以茶换马,反而需要边茶贸易以带来财政收入,因此至干隆年间,以茶易马的政策便完全终止,改为「引岸制」,即由官方固定茶叶的采购地点、运行路线、销售口岸及销售范围,由商人自行发展,因而使得边茶贸易异常兴盛。
昔日恰克图茶叶批发库的情景©达志影像
全世界都喝起了茶!
当亚洲人已经大都喝了一千多年的茶叶后,一六一〇年,欧洲人才透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日本平户带回去的茶叶,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饮料。
一六三八年,俄国驻中国使臣斯达尔可夫从中国携带丝绸、瓷器和六十四公斤的茶叶晋见罗曼若夫王朝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这是中国茶叶首次出现在俄罗斯,但也旋即在上流社会大受欢迎,由贵族到平民,喝茶在当地成为一种时尚:「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再过了廿多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陪嫁品中有小箱的中国皖南「松萝」绿茶。她用绿茶招待贵宾,品饮中国茶遂在宫廷、上流社会乃至民间形成风尚。英国东印度公司于一六七八年正式开始输入茶叶,到了一七八四年,估计约有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每年至少要消费三磅(约一点四公斤)的茶叶。
北美大陆则亦是十七世纪时就开始依英国的规定,只能透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但也因为其售价远高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因此造成波土顿茶叶党起义,并于一七七六年独立成美国。美国是中国绿茶和乌龙茶的主销区,销往美国的绿茶占据四分之三,十九世纪末,美国仅次于英国,成为中国茶叶第二大的销售市场。但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美国便转向更为诚信以及工业化的日本进口茶叶,不再依赖中国。
正山小种茶青©柯炳钟/CTPphoto
清朝的茶叶外销,主要就是集中在上述所提到的英国、俄国、美国三地。而在一八四〇年代中期,英国贝特福德公爵夫人发明了下午茶,此风袭卷了整个欧洲,一下子,彷彿全世界的人都开始热爱喝茶了,更使得中国茶叶炙手可热。
当时中国的茶叶出口只有两个口岸:南方的广州,主要对欧美和亚洲的茶叶贸易;北方的恰克图,主要对俄罗斯出口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