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生好入名山游:千面黄山

【作者】 闻廷
文_甘炤文 / 旅读中国  图_麦翔云 / 旅读中国、CTPphoto、视觉中国
2017年8月号 第66期
2017.08.07

倘使将古今中外所有咏吟山林、讴歌自然的篇章进行分类统计,那么黄山所积累的文献量,肯定不比五岳之首的泰山、或者寓为神话仙乡的昆仑来得逊色。

 

「黄山」之名既附丽于轩辕黄帝炼丹升仙的神话,在历史上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方士和文人前往窥探究竟,唐代大诗人李白即为其一──正如清朝学者沈德潜所言:「黄山亘古来,吟咏始太白。」另一名推广黄山观光不遗余力者,则当推明代的徐霞客;作为一名阅历名山大川无数的旅行家,他曾两度登临此地,但在他眼里,海拔不到二千公尺的黄山却彷彿造物主悉心调理的奇幻盆景,尽夺天下群峰之芒。

 

然而,黄山的美之所以予人「永恒」的印象,关键恰恰来自于它的变动不居──大地春回时刻,杜鹃、木兰和天女花纷纷替岩崖髹抹上艳异的色彩,冬来又有几场瑞雪,将凹凸有致的峰峦还原成「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世界。黄山不只晨昏均可观、四季皆可赏,众多人文胜蹟更错落于奇松怪石之间,包括当地最早的接待中心汤院(现址为炼玉亭)、越南国父胡志明曾短暂游憩的新温泉楼,以及张大千、郭沫若等名流到访的玉屏楼(原文殊院)等,无不丰富其人文底蕴。看样子,这座同时抡得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桂冠的世界地质公园,果真非浪得虚名。

 

登高望远而息心

民初的散文大家丰子恺曾如此叙述他的黄山印象:「看山,普通总是仰起头来看的。然而黄山不同,常常要低下头去看。因为黄山是群山,登上一个高峰,就可俯瞰群山。」一席话即精辟点出「游黄山」最殊胜之处,乃在于它并不以线性垂直的单一山峰为标的物;相反的,在重峦叠嶂与朝烟夕岚之间,行者得以依随己意探寻诸奥境,自远近高低等不同视角照见群山的千重面目……因此,与其说「游黄山」是为了享受攻顶、征服的快感,倒不若说是在追求一份与天地万物齐一的和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