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我走】深水不再,深情依然:深水埗的进行式与进行事

【作者】
文_邝介文/旅读中国 图_邝介文、麦翔云、任中豪/旅读中国 感谢_香港旅游发展局
2018.06.07

作为离岛出身的屋邨男孩,纵使香港面积不过尔尔,隔山隔海之下,灯红酒绿的港岛与衣香鬓影的半岛,总也不如新界传统老城那些菜贩吆喝声来得体己入心。自太子越过界限街进入深水埗,再不复见那些音译绕口的街名,什么鸭巴甸道、郝德杰道、记利佐治街,在这里一下子变成大南街、桂林街、福华街。深水埗曾经是香港的迪化街、后来是香港的秋叶原,如今它不再是香港的某某,而是深水埗本身。

 

深水埗是紧邻著界限街的滨海社区,亦即新界九龙、华人洋人接壤地带。位置与地势双重优势,使它早在十九世纪末叶即成了货物集散、商贸流通之地,定位宛如台北艋舺,甚至成为当时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区。香港百余年发展以来,城市重心数度位移,深水埗尽管转型不及,一度与㓥房、笼屋、贫穷、新移民等等字眼画上等号。然而一如艋舺,人亲土亲,少壮一代如今陆续回锅,一点一滴改革著市街景色,传统沉淀下来成了底子,潮流飞升上来成了引子,无论食衣住行,放眼香港,深水埗终究有其无可替代的样子。

 

食:并非夜市,宛如夜市

 

倘若问起港岛人为了什么「跋山涉水」前进深水埗,十有八九都是为了吃。

 

不过一街之隔,刘森记面家与文记车仔面同时闯入米其林推荐名单,蔚为社区佳话。车仔面源于流动餐车,宛如加热滷味一般的煮食格子,放著琳瑯满目的食材,先选汤、后选面、再选配料,丰俭由人,在民生艰难的五○年代是解决温饱的简便之道。如今文记以其汤头浓郁、滷菜入味,让曾经的平民/贫民小吃一口气挤进米其林窄门。前者坚持以鸭蛋和粉、人力杆制的竹升面,在讲究成本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严格控制碱水分量,不习惯碱水味道的台湾旅人也能轻松入口。

 

 

 

随著中环、湾仔都市更新,当年摊贩多数转入熟食中心,少数生意火爆者有能力自营店面改领餐厅执照,深水埗成了硕果仅存众街边大牌最后的桃花源。尤有甚者,大牌采个人终身独有制度,儿女不得继承,店主不得转让,牌照由政府回收,因而正统大牌档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只能诚心祈祷长命百岁了。

 

↶↶↶加入旅读LINE@好友,免费送旅读中国杂志到你家!数量有限!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5月号【本草纲目:给世界的情书】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