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走进人类心灵庇护所
「国家公园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想法⋯⋯反映了我们身而为人最好而非最坏的一面」─美国历史学家、普立兹小说奖得主华勒斯‧ 史达格纳
国家公园,是为达保护自然生态或人文史蹟目的而划定的一方保留地,通常由国家设立与管理,以使保留地内的生态或遗迹不受人类发展所损害。
此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画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在一八三〇年代提出,卡特琳的画作多以西部荒野及印第安人物为主题,因而畅想出规划一个原始保留区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原汁原味保留的想法。此一想法持续萦绕,直到四十余年后才有了实践。
一八七二年,在前仆后继的探险家、地质学家与军队、记者、作家等组成的远征队所撰写的大量考察报告推动下,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签署了《奉献法案》,全球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正式设立。自黄石公园设立以来,迄今一百五十年,全球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跟进实施国家公园制度,建成国家公园三千八百余座(注)。
环境保护成普世价值
国家公园的设置,并不只是规划一处风景优美的游憩胜地,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与反思精神,一如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设立目的同样是为全人类后代保存具有普世价值的自然或人文场域。
此一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其前瞻性以及对于商业开发之限制,往往遭遇巨大的质疑与阻挠,如今全球数千处的国家公园之存在,要归功于无数位环保先觉者的奔走游说、振臂高呼;亦少不了政坛名人与商业钜子的资金投注、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学领域对于自然书写的投入,前有亨利.梭罗于瓦尔登湖边小屋写下的《湖滨散记》、继有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我的山间初夏》描绘在内华达山区牧羊的优美夏日,乃至瑞秋.卡森《寂静的春天》当中对于人类破坏自然的娓娓道来、句句叩问,引领了整个当代自然环境人文思潮的发展。在资源踏察、法规推动、社会风气层层递进,产官学界群策群力下,使生态保护此一观念得以潜移默化,终成普世价值。
作为国家公园发展先驱国,受到美国法规保护的旷野,滋养了艾伦.坡、尤金.欧尼尔⋯⋯等无数美国代表作家,如今他们的旧居、写作小屋业已成为国家公园中重要景点,他们的传世之作中,以优美文笔中所描绘的场景也早已突破语言与文化壁垒,使国家公园不仅是一代美国人的心灵家园,也早成全人类追求的终极桃源。
注:数据来自内政部网站。另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亦曾统计,截至二〇〇六年全世界国家公园总数达六千五百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