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东写西服】面对时尚,服装就是生活

【作者】
文、绘_ 许向甫/ 旅读 图_ 视觉中国、传影互动
2021年7月号 第113期
2021.07.22

服装,可以说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除了能保护人体免除环境的伤害,更是视觉上最能展露个人品味及风格的方式。时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止于民生必需品,更是一种个人气韵的体现⋯⋯

 

 

身为服装设计师,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为什么时装秀上的服装,总是这么夸张,甚至无法穿上街?

 

从名词定义来分析,时装秀这词汇里有个「秀」字,秀内含表演性质,所以,时装秀即一场关于服装的表演。以此便不难理解,一场四十几套服装的时装秀,为何总会穿插著充满概念性的「穿戴装置」;为何压轴服装总是这么惊艳得让人窒息?为的就是如同电影或音乐剧,有个美好的休止符供大家回味及寻思。

 

我们当然可以简化艺术品般的时装秀产品,抑或购买价格相对亲切的配件,使之气质及风格能够带入我们的日常穿搭。即使预算有限,取其精神,更是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它可能是一件不对称的黑色棉麻衬衫,配打折黑色大宽裤,搭纯黑质感或黑白条纹棒球帽,再来一双黑白印花运动鞋,便能体现七〇年代打破巴黎高级时尚,且树立新经典的前卫日系风。

 

奢侈并非时尚的代名词

 

确实,很多时尚单品的价格有好多个零让消费者怵目惊心、裹足不前,既好奇又不敢走进店门。不过我们可以说,所有能在市场上立足的品牌,很多都已是时代甚至历史的见证者,一个能存活这么久的品牌一定有它的道理。而品牌基因里的经典单品,可以是我们最先入门了解的基本款式。

 

不过,即便无法拥有精品,我们也可以成为懂得它们的时尚观察家。观察时尚,本身即内含社会学的成份;进而分享穿搭,通过亲身实践表达自我的时尚观察。笔者认为,很贵的东西通常带有质感,可不代表带有质感的事物一定要价不菲。期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而是透过理解爬梳,乐在其中地享受。毕竟,仪式感是不放弃自己的最佳证明。

 

©视觉中国

 

从历史开始 时尚的一切有迹可循

 

 

二战时,由于女性必须走进职场做后勤整备,促使女装变成实用主义的套装,加速女性融入社会,也算中性服装的诠释。投入劳动的女性,不再像香奈儿女士想改造的十九世纪末至廿世纪初的仕女,穿著马甲束胸及大裙子,极尽婀娜。不过,时尚就跟哲学家黑格尔的正反合理论一样──亦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谓「天下大势,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许战时服装不得已的实用及耐穿,一再违背女性心中的那个浪漫女孩,使得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华丽的新风貌(NewLook)让女性浪漫得已解放。大份量的柔美裙䙓及柳腰丰臀的Bar Jacket,重启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二战时因应配额制度和劳动需要的宽厚肩垫及短裙形成强烈对比。此举立刻受到巴黎女性的追捧。

 

西风东渐/「新」风东渐

 

当然,香奈儿女士对此完全嗤之以鼻,她认为自己努力解放的女性服装,又走回了十九世纪柳腰丰臀的老路。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新风貌风靡五〇年代,即使是称霸一九二〇的Coco Chanel。

 

至于亚洲,日本由于美国驻军,「新风貌」风潮也顺势传入战后的日本。顿时,穿著优雅中长裙的女性也可在银座街道上不时见到。一九五三年,迪奥先生带著自小对于日本文化的喜爱,于日本举办了他在亚洲的第一场高级订制服时装秀。其中名为日式花园(JardinJaponais)的洋装,缀满樱花及小鸟,在在让人震惊其东西合璧的服装魅力。一九五九年,当时的美智子王妃(前明仁皇后)大婚礼服,便是出自迪奥的设计。

 

战后日本受到新风貌影响。©传影互动

 

来自东方的四枚时尚炸弹

 

六〇年代至九〇年代法国盛行的日本风(Japanism),或可追溯至一八六七年,于巴黎万国博览会展出的浮世绘版画、和服、镏金漆器。这一切令西方社会(特别是法国)眼睛为之一亮。兴许也是这样的契机,替四位来自日本的不速之客,于七〇年代至八〇年代勇闯巴黎提供了文化温床,他们分别是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及山本耀司。

 

当年,他们对服装创新的诠释,无论是剪裁或意境,空前绝后,其震撼西方的威力不亚于当年投入日本的两枚原子弹。可以说,七〇年代在巴黎「时装民主」及「成衣业崛起」的背景下,他们鲜明的东方风格很难令人忽视。如果最初没有他们的勇敢,全球时尚产业不知道会失去多少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