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医生医世】滋补药中无上之品:山药

【作者】
文_ 陈信任 图_ 图虫网、视觉中国
2020.08.05

又到了廿四节气的立秋(约国历八月七或八或九日)了,这天也正是秋季的开始,每年廿四节气的立秋到立冬(国历十一月七或八日)前,正是所谓的秋天。而秋天在中医来说,正是养肺的季节,所以这期要为大家介绍的中药,便是可用于养肺的中药山药。

 

 

润肺健脾胃珍品

 

山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薯蓣」,「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为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主要生产于河南省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另外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都有栽培。

 

©图虫网

 

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临床使用上又可分为「生山药」和「炒山药」。将山药药材除去杂质,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后即为「生山药」( 多用于补阴生津) ;或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待烟起,再放入干燥的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即为「炒山药」( 多用于健脾止泻)。清‧ 黄宫《本草求真》云:「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内宜炒黄用。」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归肺、脾、肾三经,功能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等症,以及脾虚湿注所致的带下病;肺气肺阴不足所致的虚劳乏力,咳喘少气,无痰或痰少而黏等症;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症;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潮热盗汗等症,以及肾虚下元不固,而见遗精早泄、小便频数或遗尿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山药含有多种胺基酸、薯蓣皂、薯蓣皂元、黏液质、胆碱、淀粉、止权素、多酚氧化酶、维生素A、B1、B2、C及钙、铁、磷、碘等多种矿物质,黏液中含植酸、甘露聚糖。具有滋补、帮助消化、止咳嗽、祛痰、抗过敏和降血糖等作用,亦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

 

一味薯蓣饮

 

清末民初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便有记载一则医案,一名未婚的女子,月经一次比一次少,最后进而闭经,初起众人以为她生活不检点,但闭经一年多后,她又整日躺在床上,终日无精打采,当时还以为她得了肺痨(肺结核),不易治疗。

 

但张锡纯诊断后认为,此女并非肺痨,只因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血液,都是我们脾胃吸收食物精微生成的,于是便用了山药来治疗,嘱咐她的家人,每天将四两山药磨成粉末,熬成粥给女子服用,结果这方子果真见效,两个月以后,这女子月经就来了。张锡纯称此方为「一味薯蓣饮」。张锡纯认为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山药在《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薯蓣」,因唐代宗名豫,避讳改名为「薯药」。又因宋英宗名曙,复改名为「山药」。如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七》云:「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为山药。」

 

©图虫网

 

祛病健身的「山遇」

 

山药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山遇」,相传古时候,河南焦作一带有一个叫野王国的小国,经常被周边的大国侵扰。有一年冬天,有一个大国派了军队攻打野王国,野王国的军队虽奋勇御敌,但终因实力悬殊,寡不敌众战败而逃,败军在敌人的追赶下逃入了深山,敌人见其山峰高沟深,易守难攻,不巧又正值下起大雪,于是便无继续追杀,反而封锁了出山的道路,改以围困的方式,想把野王国的败军困死在山中。大雪下个不停,野王国的将士饥寒交迫,许多人已经奄奄一息。

 

正在绝望之际,一名士兵抱著几块像是树根的东西,吃起来甜甜的很好吃,说是在地里挖的,其他将士一听,立刻动手采挖,刀剑并用,没一会便挖出一大堆,大家饱餐后突然感到体力大增,几天后伤兵在它的作用下也渐渐痊愈。此时将军一声令下,野王国的军队借山势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突出了重围,更夺回了失地。将士为了纪念这个植物,便将它取名为「山遇」,随著越来越多人食用过这个植物,大众渐渐发现,它不但可以用来充饑,还有祛病健身的效果。

 

©视觉中国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8 月 【跟著苏昭旭,预约一场 神轨之旅】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 追踪旅读 Insta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