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边塞诗路:铜墙铁壁护丝路
自秦、汉以来,如何确保「通西域」路径的顺遂畅达,逐渐成为中原王朝念兹在兹的目标。此间围绕「长城」所开展的军事攻防架构,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部分丝路段商旅输运的安全,而河西走廊沿线生聚的关市,也同时促动地方经济的活络发展,以及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商道和征途合一,在西出阳关以后,无限的风光和商机才正要铺展眼前!
无论是《史记》或《汉书》,都明白地告知后世:长城初始的造建目的,就在于「拒胡」;事实上,打从秦始皇的时代,如何树立「藩篱」、有效阻断「非我族类」的越界侵扰,就成为主政者必须时刻面对的课题。
正当中原王朝积极打造长城工事的同时,这些边塞国防却也无心插柳,为当地的基础交通奠立发展的契机;就内蒙古出土的「居延汉简」内容来看,彼时由宁夏、甘肃往新疆的路途上,「道上亭驿」、「道上燧」等障塞往往数见不鲜,并与之参差相成;而交通网络的日趋通达,自也进一步带动经贸路线的成形,在驼铃商队的导引下,远则涵摄震烁古今的「丝绸之路」,近则包括附丽于长城周边、渐次形成的大小关市,由于「匈奴好汉缯絮」、对相关物资需求孔亟,居间各种买卖机制就成为汉家帝王在兴兵征伐之外,得以操弄敌/我关系的另类手段。
回到「长城」的命题,河西地方毕竟不若中土丰饶,许多时候因为相关资源的匮缺,使得官兵只能就地取材,构筑的形式也因地制宜,这由现下甘肃境内所遗存的多处汉长城遗址即可得证。降及明代,随著整体营造技术的提升,中央同样持续投入巨额的人、物力强化边防,具体的成果好比「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好比位于黑山北坡、石关峡口一带的悬壁长城,前者以其规格之完备、布局之严密而扬名立万,后者则彷彿倒挂的天梯般,自拔起的山脊间陡然放落,峥嵘,屼臲,光是视觉呈现就令人备感怵目惊心!
↶↶↶ 加入旅读 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