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七月封面故事】禾餘麥酒夏之璿:在地釀造必須從栽種開始

【作者】
文_秦雅如/旅讀中國 圖_吳東峻/旅讀中國
2018.07.05

以釀造百分百臺灣本土作物的精釀啤酒為目標,更以提升臺灣農業經濟價值為願景,從原物料出發,投入小麥量產、大麥復育及雜糧契作。

而啤酒釀造的四大元素包括水、麥芽、酵母、啤酒花,不僅是原料,也需要設備和技術,因此禾餘同時投入自行研究麥芽、酵母,並試圖尋找可替代啤酒花苦味與香味的原料,每一個重要環節都不輕易放過,禾餘要釀的不只是啤酒,更是臺灣的風土、農業與文化。

 

禾餘麥酒為臺灣精釀啤酒走了一條艱辛而不同的道路,不只希望釀出好喝的啤酒,更追求徹底實行「在地風味」。於是他們協助農民量產小麥、復育大麥,企圖用臺灣本土品種的麥芽投入釀造,成功自行研發培育了小麥芽,產出第一款完全使用臺灣小麥的啤酒;而復育大麥之路更是漫長,從五年前孕育出二十公克的大麥,到今年已有六噸的規模,今年是他們第一年使用機器收割,並且將大麥作為釀酒原料。不僅在啤酒的關鍵原料上下功夫,禾餘也希望賦予臺灣在地雜糧作物更高的經濟價值,於是和種植蕎麥、玉米等作物的農民契作,並鼓勵農民逐步走向有機耕作。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求取平衡

有著如此瘋狂想法的是禾餘麥酒的創辦人陳相全,他在美國念書時接觸到釀酒,回臺灣之後考進臺大農藝所,釀出臺灣正港啤酒的想法也在他腦袋中滋生,他的碩士論文題目即是本土小麥啤酒。

夏之璿,長期住在美國,研究美食也寫美食,兩年半前認識了陳相全,聽了他的故事非常認同與感動,如今也回到臺灣定居,負責禾餘麥酒的行銷推廣。在夏之璿眼中,陳相全是個具有藝術家性格的人,追求完美,常常顯露出一種沉思、痛苦的表情,夏之璿笑說自己的身分應該叫作「總妥協長」,要在陳相全的浪漫理念、熱情投入之外,拉回現實面,面對市場的挑戰,建立禾餘麥酒的商業模式。

 

加入禾餘團隊之後,夏之璿積極尋找增加品牌曝光度的機會,和酒吧、飯店合作,參加活動,開闢超市和賣場通路,未來更希望建立直營店。禾餘第一個據點是屢屢得到國際獎項肯定的信星旅館,在這個靠近臺北車站、有許多國外背包客進出的青年旅館,讓大家認識臺灣道地的禾餘麥酒。原本雙方是以快閃店的方式合作,但客人的反應出奇的好,啤酒拉近了原本陌生旅客之間的距離,目前已成為第一個專門供應禾餘麥酒的固定據點。

 

內舉不避親招牌推薦:刺蔥白玉麥酒

刺蔥白玉麥酒以臺南白玉米釀造的白玉麥酒為基底,加入原住民傳統食材刺蔥的種籽,代替部分酒花,表現出獨特的辛香味。這款本是為原住民歌手舒米恩在臺東都蘭小巨蛋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所設計的啤酒,在音樂現場販售獲得熱烈反應,進而推出瓶裝版,是配合作物收成的季節限定酒款。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7月【乾一杯!臺港陸精釀啤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