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瞅中國】次文化影響力-受箝制的中國動漫

【作者】 李政亮
文_李政亮  圖_ CTPphoto E197088©謝光輝/CTPphoto P056321©劉莉生/CTPphoto E190772©劉宇/CTPphoto E111591 ©鄭嘉琪/CTPphoto
2018.07.19

同樣是針對兒童的動漫,國外的作品能跨世代觀賞,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劇情裡加入一些兒童的看法或是社會元素,

讓動漫成為可以跨年齡觀賞的作品。

 

今年五月,深受歡迎的視頻分享APP「抖音」自行將英國人氣動漫《小豬佩琪》(臺灣譯為粉紅豬小妹)下架引發議論,一般認為《小豬佩琪》在成年人世界所引發的次文化諸如小豬佩琪的刺青、流行語「豬精女孩」等,都讓抖音自行判斷有違現今社會「健康」的標準進而下架。

《小豬佩琪》事件可以看到粉絲的次文化力量,也可以看到政府無所不在的管制力量。中國大陸的動漫粉絲讓筆者想起當地的日本動漫迷大學生,筆者與這個群體曾有深度訪談,也有持續觀察,粉絲的心聲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動漫發展的侷限。

 

充滿童趣的中國動漫

在中國模式裡,領導人發話,大致表示某項工作已有小有成果,未來政府將持續加大力度投注資源,漫畫產業亦然。在政策面,早在二○○六年便已規定五點到八點的黃金時間不得播放境外動漫,大陸自製動漫因而得以有固定播放時間。在作品方面,《喜洋洋與灰太郎》系列自二○○五年開始在電視臺播放,並逐漸受歡迎,而後更自二○○九年開始每年一部動漫電影上映,截至今年仍未中斷。除了《喜洋洋與灰太郎》之外,《熊出沒》也是受歡迎的作品,同樣也由電視走向大銀幕。

 

尋找屬於自己的動漫之道

如果有好的動漫作品出現,日本動漫迷大學生會不會回過頭來成為本國動漫的觀眾?特別是大陸動漫作品已經接續問世。

這是我常問日本動漫迷大學生的問題。他們的回答大多是會,但現今確實沒有什麼好作品。《喜羊羊與灰太郎》與《熊出沒》仍僅是針對兒童的動漫,同樣是針對兒童的動漫,國外的作品卻能跨世代觀賞,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劇情裡加入一些兒童的看法或是社會元素。

社會早已轉型,兒童更為早熟,不能期待兒童都像《雷鋒的故事》裡乖乖甚至呆板的小學生,把動漫當作兒童教育工具的想法是上對下的權威說教姿態!脫開這個枷鎖,動漫可以成為跨世代觀賞的作品。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7月【乾一杯!臺港陸精釀啤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