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浪途中】丝路之始:盛世,自西安启程

【作者】 陈浪
文_陈浪 图_陈浪/旅读中国、CTPphoto
2018.10.12

西安辉煌过,也落寞过,浮浮沉沉终归一时,

唯有真实走过的印记,才是漫天风沙里,留得住的悠长。

 

搭乘从上海出发的卧铺火车,行车时间约莫十三个小时,不知道是否恰巧遇上暑假出游潮,拥挤的车厢里有著各种年龄层的面孔,交织此起彼落的嘻笑与哭闹声。

满载一车截然不同的情绪,列车一路北上,穿行漫漫长夜,目的地则是西安。明明已经坐惯夜车的我,这回竟罕然睡得不大安稳;我肯定自己还处在适合背包客壮游的岁数,而之所以辗转反侧,或许是对于即将踏上的这趟丝路旅程,内心隐约有些不安吧。

「丝绸之路」(丝路)一词最早为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提出,在那之前,中国人广义地称呼它为「西行之路」。肩负起古代东西方货运贸易往来的重责大任,丝路也是文化及信仰的传播通道,举凡佛教、摩尼教、祆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在此大放异彩,只是随著时日变迁,有些香火依旧延续,有些则徒留断垣残壁。因此重走一趟丝路,不仅仅是凸显其地理意义的伟大,更能见证文明相会时迸发的花火,感受这世界既有的缤纷多元。而沿途壮丽又艰险的景致,对身心灵既是折磨,亦是救赎,这种种因由,使得丝路成为地球上值得体验的旅行线路之一。

 

 

一千年岁月,八百里秦川

 

姑且先撇开丝路沿线风景不谈,千年风雨里的朝代更迭,更留给其起点城市──西安数不尽的历史遗产:兵马俑、华清池、干陵……等,无一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景点,也难怪西安的观光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不仅驰名国内,更是许多外籍游客访华时,在上海和北京之外的首选目的地。

 

我在大学交换生时期曾经造访西安,当时一鼓作气将著名的景点都逛过一轮,因此这次再来便毋须与汹涌人潮竞争,可以悠闲地填补上回留下的遗憾,至少我始终是这般天真地认为,直至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作为本地最富盛名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收藏著周、秦、汉、唐这四大盛世逾卅七万件的馆藏文物,让它在中国博物馆群中,获冠以「华夏珍宝库」的美誉。可惜门口一路蜿蜒的长长人龙,光看就让人意兴阑珊,即便花了大把时光进入馆内,观展品质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我打消了重温中学历史课的念头,转移目标到不远处的西安博物院。

 

与陕博宫殿式弘大的外观不同,西安博物院面积较小,却平添更多现代气息。地下展厅里一座依「一比一千五」比例打造的唐代长安城模型,可谓镇馆之宝。绕著棋盘般排列整齐的都城走上一圈,彷彿梦回长安的前世今生。隔壁展厅则以「帝都万象」为主题,可以见到许多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藏品。在大大小小的雕塑中,一尊需要放大镜辅助才看得清的裸体幼童铜像吸引住我的目光。

 

制作于西汉时代,但它肩上的双翼,与双手合于胸前的姿势,都与汉代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经专家考证,认为这是件希腊文化东传的产物。同样具有异域色彩的展品不在少数,但展厅里空荡荡的,大家似乎都耐不住性子在这里怀古思幽,毕竟偌大的博物馆居然没有开启空调,只有几台风扇微弱地运转,对抗著外头四十余度的夏日高温。

 

↶↶↶加入旅读LINE@好友,送旅读中国经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 年 10 月【 我在上海灵魂深处,打卡!】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