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超越写实更真实:杨北辰从街头少年蜕变木雕诗人
(首图:杨北辰作品 包4号©杨北辰)
从街头边缘走入精雕细琢的木艺世界,木雕艺术家杨北辰,有颗不羁的灵魂。以「超级写实」闻名的他,这次却说不想再写实了?超越写实的他,也正在超越自己。
与写实雕刻泰斗杨北辰的缘分相当特别。
2008年,我从非凡电视集团被挖角到Taiwan Tatler筹组创刊团队。为了让新生儿的《Taiwan Tatler》站稳脚跟,我凭藉以往在《中时晚报》工作十二年所累积的人脉,走访当时主导收藏界顶尖团体「清翫雅集」的大收藏家─寒舍集团主人蔡辰洋与赖英里。没想到,赖英里小姐一见到我,就向我介绍当时还是新人的杨北辰木雕作品,并娓娓道来他的创作理念。
只见一件挂在墙上的木雕皮衣,看来柔软又细致,皱折、颜色深浅、质地,似比真品还真。
杨北辰作品 皮衣3号©杨北辰
我大为惊讶,这位艺术家在想什么?为何需要经年累月、日夜雕刻追求拟真?
事隔十五年,在采泥艺术董事长林清汶和执行长郑佩芳的引介下,我见到了返台防疫三年的杨北辰本人。这虽是初次见面,于我却也是久别重逢,还正巧见证他的转型起点。
曾经轻狂,遇贵人相助
这次访谈在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木雕工厂二楼进行,马路上车水马龙,加上学生使用木雕工具的声响,十分嘈杂,不过杨北辰的话听来却相当清晰。此时的他,偶像魅力不减,少了当年新锐艺术家藏不住的奔驰气势,却多了份成熟内敛的练达智慧。让人好奇:这些年他内心由翻腾转为平静,是参透了什么?
©陈育升/旅读
杨北辰
1970年出生于台北市,为华人当代艺术中超级写实表现的代表性雕刻家,作品皆以整块原木为材料,透过精微的手工雕刻与繁复的拟仿著色探讨「写实」,以高度技术构成作品的形式语言。曾受邀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并登上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等亚洲重要当代艺术专拍。
「我当过一阵子的小流氓。」杨北辰笑说,少年时代住在台北市邻近西门町的眷村,因为身材高䠷,被南门国中的学长严选为学校打群架主力之一,专门应付对面学校的对手。还好,班导师和美术老师发现他的美术天分,要杨北辰课后到老师家接受特别辅导。这帮助他避开学长的号召,顺利走出校门,也慢慢走向美术与艺术之路。回顾这一切,杨北辰充满感激,「我何德何能,总是能在生命转折时遇到贵人,这让我更想要回馈。」
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他进入强调技术功底的复兴美工,曾被老师要求在一公厘的范围内用鸭嘴笔画五道线条,不合格的作品会直接被老师撕掉。受过这样严苛如练家子的精工训练,让杨北辰自然而然走上了木雕写实之路。
在西班牙学会创造最有价值的当下
自北艺大毕业后,杨北辰选择到自由、奔放、无框架的西班牙留学。这项决定,看似与他严谨的艺术养成反差极大,但其来有自。大学期间,杨北辰所接触到的师长中,留学西班牙的老师态度都相当开放且正面,但留法的老师却常问:「你想清楚了吗?」这总让当时的他很紧张:「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想得清楚?」因此,杨北辰没去法国,而选择负笈西班牙。
杨北辰作品 誊刻古籍No.14-新约圣经.诗篇©杨北辰
初到西国,杨北辰就对当地浪漫随性的风土民情印象深刻。某次问路边一位长者:「邮局怎么去?」长者竟回答:「你坐下来陪我喝杯咖啡,我就带你去。」后来那位长者不但带路,还替他付了咖啡钱。
「西班牙人就是这么会过生活,在小事上都能过得很有滋味。」杨北辰说,东方人老是在评估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西班牙则是大胆地、勇敢地去生活,更能创造出最有价值的当下。
还有一次,杨北辰在路上遇到一群兴奋的老人围观一本刊物,凑过去看,才发现他们在看色情书刊,而书上模特儿也偏熟龄,那时他才知原来西班牙当地的色情书刊还有分龄。相较东方人避讳谈性,西班牙人则是用健康心态看待性,「性与生命创造是绑定的」。
凭著专注、认真的创作态度,杨北辰在西班牙拿到了最高荣誉等级的博士学位。但他说,自己从西班牙人身上学会的就是「不要太认真」,这对于要求「一定要很认真」的东方教育,确实是大突破。
回到艺术本质,形式皆为虚妄
今年夏天,杨北辰甫举办完《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选展,知名艺评家、四川美院何桂彦教授在论述其作品时,以佛家的日课与修禅,比喻杨一遍遍、不断重复拟真的木雕艺术,而观者也喜欢沉浸在杨北辰如修行般勤恳的拟真艺术中。
杨北辰作品 誊刻古籍No.17-观察者©杨北辰
但,杨北辰却告诉我:「创作上,我也想要转换,不再拟真写实了。」
此语一出,让我大为震撼,怀疑是否听错了:毕竟,写实可是杨北辰的票房啊!
「艺术形式只是一种虚妄,当你看透形式后,就会知道艺术的核心,一直都在本质。」来自杨北辰内心深处的这番话,想必与他八年来每日阅读两小时以上的习惯,以及勤奋地请益、练功、自我对话,还有频繁的长途旅行有关,「经常地理上与心理上的游走两地,能帮助你去思索现在的你」。
一路走来,杨北辰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上,都一直在做深度吸取精华后的型态转换─不管是旅行转换,或是透过阅读转换心灵。他解释,人在异国,比较容易厘清自己过去的角色,而看书则是转换平时的自己,走向全新的可能。
随著话题的深入,我们聊到对人生的态度。杨北辰说:「前几年我终于写简讯向我前妻道歉,以前我总是认为我没有错,但我逐渐觉得自己有很不对的地方。」在机缘下,他阅读《与神对话》一书,展开了一连串自我的反思与对话,也更加观照自己与天地的关系。
透过旅行与阅读,厘清内在本质
「不要停留在一个状态,思路的旅行可以扩大鲜活、清晰的感受,即使是透过一本书,也可以旅行。」杨北辰认为这有助于厘清现在的自己和真实的内在本质,也是经过如此的思想飞行后,他才决定用新的艺术风格,攀登另一座高峰。
近期反覆阅读《金刚经》,让杨北辰更坚定了这样的想法。他将经中对于世人修行的提醒,套用在对往后艺术作品的思索。在有条不紊的读后笔记上,杨北辰写著:「凡所有相(艺术形式),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艺术本质)。」「是故不应取法(艺术技巧),不应取非法。是以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艺术家)知我说法(艺术真理),如筏喻者,法(艺术技巧)尚应舍,何况非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形式),则名诸佛(艺术)。」杨北辰也曾以此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雕刻刀,以免刻出像模组的作品,「你们还年轻,可以不断累积自己的技巧,但到达了一个阶段,就像《金刚经》劝世人禅行应放弃外相,你们要回到自心本性。」正如同现阶段的他,放下了过去的形式,搭著竹筏,去了对岸。
杨北辰作品 纸箱3号©杨北辰
放下形式,杨北辰等于也宣告放下了过往的成功。他大可以延续彼时的他,继续写实雕刻十件皮衣,廿双木雕皮鞋。但,这或能确保票房,却也将消耗此时的生命力,及活在当下、倾听内在的勇气。藉由旅行、阅读、内在对话,加上改变的勇气,杨北辰得以从现在抽离,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他觉得人不该压抑自己,或追求别人认同的身分,他想趁著生命还是很鲜活时,去深掘自己的核心,将以不具形式的新作品,迎向生涯的新高峰。
****************************************
张亚慈
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及英国李斯特学硕士毕业,经历影剧、消费生活、时尚精品和财经人物,访过无数中外名人,以可亲的文字,细腻的观察,走进受访者心中,历任中时晚报撰述委员、非凡新闻周刊总编辑及Taiwan Tatler创刊编辑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