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讲堂】由外而内的石窟之美

【作者】
文_吴文成、邱麒玮整理/旅读中国 图_吴文成
2017.11.12

敦煌石窟的艺术之美,是透过外在向内在的领悟,菩萨的慈眉善目、飞天的轻盈飘逸,染上中国色彩的佛教文化,在此完整体现。

为东西交通必经之处的敦煌,可说是文化汇流、交融重地。前勤符坚建元二年﹝公元三六六年﹞,乐僔法师首先开凿位于敦煌东南方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自此,莫高窟艺术融合多方文化建筑、雕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艺术、智慧宝库,并被列为联合国指定全人类文明遗产。

 

如今石窟仅存四百二十九个洞窟。保存了两千四百多尊彩塑造像和四万五千平方公尺壁画。

 

 

【Box】取名「莫高窟」

莫高窟意为沙漠崖边高处,从印度开始,洞窟都开凿在有水源之地,供人禅修、沉淀心灵。又一说开凿洞窟功德莫高,因而得名。

 

 

其中以壁画最为精彩绝伦,以具体图像,宣传佛教思想。是根据佛教经典绘制而成,由古代高僧、艺术匠师,从当时社会生活体验来塑造佛菩萨和人物型像。由此反映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生活场景。

 

佛教艺术的创作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展现对宗教虔诚与敬畏。大部分的的佛教艺术作者并不会留下姓名,他们不是为了艺术而画,而是为佛教精神而画。张大千在看到敦煌艺术后,才领略什么是宗教的虔诚,花了两年七个月临摹,恢复壁画原有的色彩。

 

 

【图说】右为张大千复原画。

 

敦煌艺术不只欣赏其外观与制作的精妙,而是要能看见其内在,蕴含丰富的佛教经典与哲理。敦煌艺术是以无我的心制作、绘制的艺术,而修行者观看佛像,是见贤思齐学习佛的功德、精神。是超越时间空间,传递到内心的虔诚。菩萨内在慈悲的展现、飞天的悠然曼妙、释迦佛的无量公德,种种都向禅修者展现其人性精神的升华。

 

敦煌艺术的内在美,关怀众生的慈悲到真理佛法,升华成美学素养,启发生命哲理。经漫漫历史岁月,在在都是佛法公德的累积。

 

【图说】莫高窟第57窟,最美观音菩萨像。

 

【box】敦煌壁画九大类

一、 佛教尊像画:佛像、菩萨、尊者、护法神等。

二、 经变画:将深奥佛经文字内容,绘制成图画。

三、 佛教故事画:1.佛传故事2.本生故事3.因缘故事。

四、 佛教史蹟画:张骞出使西域、康僧会江南传教。

五、 民族传统神话:东王公、西王母、青龙、白虎。

六、 供养人像画:出资开窟、修庙、塑像的施主。

七、 山水人物画:山石树木河川云气都已纯熟。

八、 动物画:神瑞动物鹿、虎、狮子、大象。

九、 装饰图案:有人字坡、藻井、华盖、莲花座等。

 

 

【box】敦煌艺术欣赏

 

早期艺术受印度与西域佛教影响,造型简练、粗犷,古朴雄伟,常用白粉画鼻梁、眼睛、躯体,以表示隆起部分。而后渐加入中国元素,面貌清秀,带入汉代中国画像线条。

 

 

北凉 272窟

 

隋代 276窟 观音菩萨、迦叶尊者

 

 

【小标】本生故事

 

北魏 257窟 九色鹿本生

 

壁画阅览顺序为左、右、中。

 

释迦佛在过去生生世世中,曾转升为姿态雍容华美的九色鹿。一天,九色鹿在山中遇见沉溺于河中的落水人,并将其救起。落水人感激并愿为仆人以报救命之恩,但九色鹿婉拒,只希望落水人不要向别人提起彼此曾经相遇。落水人答应,离去。

 

是时,宫廷皇后梦见九色鹿,十分喜爱更想将其占有,国王因此下令捕抓九色鹿。此时落水人忘恩负义,带领国王与军队上山围捕。一群人果然发现九色鹿于山中,九色鹿十分惊异而感到疑惑,询问国王何以得知自己身于山中。国王将落水人的指引告诉九色鹿,九色鹿听闻十分难过,将救人经过与国王诉说。这时落水人身上瞬间长满褥疮,国王听完故事也十分惭愧,人类竟比不上慈悲的九色鹿,从此下令任何人不得将其捕杀。

 

 

 

【图说】尸毘王眼神慈悲安详,命人割舍身上肉块

 

北魏 254窟 尸毘王舍身救鸽

 

尸毘王治理国家有道,社会安定,百姓和乐。天神见状,想予以试探,化身成为鸽子与老鹰。鸽子飞在空中被饥饿的老鹰盯上,迅速逃窜,最后飞到尸毘王身边请求给予庇护。尸毘王答应后,老鹰飞来向尸毘王要鸽子,尸毘王当然不肯,于是老鹰就说:「王保护鸽子是对老鹰残忍,并不慈悲,除非能以其他肉代替。」尸毘王想想,以任何动物替代鸽子,都非慈悲的选择,因此决定以自身肉体代替鸽子。

 

为给等量的肉,由天神化身的鸽子位于天秤的一端,另一端放上尸毘王一块块的肉块。虽然鸽子小,但因为是天神化身,不管放上多少肉块都无法平衡。最后,尸毘王整身都位于天秤上才终于平衡了重量。

 

此时天地震动,天神现身,问尸毘王如此舍身后不后悔。尸毘王发誓,不惜以身护命,追求无上菩提。天地再次震动,尸毘王的人身恢复,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