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探索边境剽悍枪市:枪械市场
巴基斯坦,在乌尔都语中意为「圣洁的土地」,却因与印度、伊朗及阿富汗等国相接,有著复杂的地缘政教关系,不时传出恐怖攻击事件。常人的普通日常,在这似乎有著一丝剽悍氛围。比如在与阿富汗边境接壤的城市白沙瓦(Peshawar),街头随处可见手持长枪的人,市中心的巴扎更可以轻易找到贩售枪械及其周边商品的店铺。
中亚十字路口掀战事
地处开伯尔山口(KhyberPass)东端山谷的白沙瓦,从古至今都是南亚与中亚的贸易要道。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不仅肩负军事战略要角,还汇聚多元文化。崇尚佛教的贵霜帝国国王迦腻色迦一世,便曾在此建都,使该地成为当时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四至七世纪,中国晋朝高僧法显、北魏使者宋云和唐朝名僧玄奘曾先后造访此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将这里形容为花果繁茂的天府之国。
八世纪初,随著阿拉伯帝国扩张到印度河流域,当地居民逐渐改信奉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现今巴基斯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仅次印尼,为世界第二多人口的伊斯兰教国家。来来去去的政权加深不同种族人民间的对立,为这块土地带来频繁战事。
近代,巴基斯坦与印度划归英国殖民地,与阿富汗的边境线沿用殖民时代划定的「杜兰线」,将长居于此的普什图人一分为二,为往后局势埋下祸根。历史上,普什图人以枪法和荣誉感著称,由亲属关系构成部落联盟。一九七九年,苏阿战争爆发,大约三百名阿富汗人──其中占大多数的是普什图人──越过边境逃往巴基斯坦,令白沙瓦曾一度成为该国反苏联组织「圣战者」的政治中心。
每逢战乱,不少普什图族难民也藉由开伯尔山口南下,寻求亲戚救济。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赛尼撰作的《追风筝的孩子》,主人公阿米尔也是透过该路径逃往白沙瓦。或许,正是因为长年来的战乱纷扰,让这座城市如今枪枝氾滥。
©123RF
达拉村枪械一条街
距白沙瓦不到半小时车程处,还有一座以普什图族人为主的村落「达拉村(DarraAdam Khel)」。村子被视为「亚洲最大黑枪产地」,最有名的便是贩售及制造枪械武器。镇上一条约两公里的商店街,店铺一家挨著一家,乍看如五金行、机车行,走近一瞧,琳瑯满目的商品却是各类枪枝。其中多数小店,在壁上嵌著一个个橱窗,摆放著陈列整齐的枪枝。从人们熟知的左轮手枪、自动手枪及AK-47、M16、AR-15⋯⋯ 等步枪,毫不避讳地展示。
还有许多商品,武器专家及军事迷无法叫出称呼。那是自然,因为达拉村除了以手工制作苏式、美式枪枝复制品出名,还拥有强大改造能力,可依造客户需求订制。并且,为了追求产量及品质,达拉村内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分工合作,形成特殊流水线。一名工匠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制造出一把手枪,且价格甚至比手机低廉──最受欢迎的仿制步枪AK-47,售价约为三千台币。
关于达拉村造枪的历史渊源, 众说纷纭。据说一八五七年,印度爆发民族独立运动,一位英国士兵逃至达拉村,将自身武器赠与居民,还教会他们许多维修技术。无论这则传闻是否属实,当地工艺匠人的确心灵手巧。
根据BBC 报导,一九八八年,巴基斯坦一座弹药库爆炸,政府将留下的废品辗转卖给村内军火商,使村子一夕之间获得地雷、机枪甚至多管火箭砲等重型武器模具,相关制造技术又进一步「升华」。而后,长达九年的苏阿战争,又让达拉村赚进大笔战争财。
不过,近年随著巴基斯坦政坛势力改变,这块原先以「联邦部落直辖区」名义独立运作的区域,也合并进「开伯尔─普什图省」。政府逐渐加大力道管控枪枝,除了买者需出示持枪证外,明面上也不得贩售AK-47系列的枪枝。受制于达拉村复杂的局势,外国旅客一般是被限制进入该区。
©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