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打造自己的桃花源:万物有情,性格独具
明末清初文人生活在国祚交替,以致世道颠乱的黑暗年代中,然而他们却也最讲究美感的追求,尤其落实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彷彿以美来救赎自己心中的徬徨与矛盾。知名的代表作品如李渔《闲情偶寄》、孔尚任《桃花扇》或张岱《陶庵梦忆》,都将美感的追求展现在生活的细节中,举凡文学、饮食、园林、家具摆设,乃至戏曲音乐等等,无一不是环环相扣,而在读者的眼前展开出一种全方位的、情趣盎然的生活品味。
自由而叛逆的浪漫
相对于唐朝的豪迈奔放,宋朝的简约细致,明末清初的文人美学特别讲究的是人,因为唯有通过一个独特而有趣的人,才能将美感融入到生活之中,就如同晚明的代表文类:小品文,所推崇的最高境界便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这个角度而言,明末清初的美学特别洋溢著一股个人化的、自由而叛逆的浪漫精神。
宅第是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空间,也是一窥明清文人美学的最佳场域。他们多半具有浓厚的山水情怀和隐逸的避世观,所以园林成了宅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此来隔绝俗世的尘嚣,从而建构属于自己心中的一座桃花源。
也因为园林是心灵的象征,故往往是「曲径通幽」,以洁净之「松」、虚心之「竹」和坚毅之「石」等,建构出具有道德意涵的景致。至于宅第本身,从书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花格窗等设计,更是无一不是传统文人德行的展现,低调而不张扬,暧暧内含光,宁可古拙朴实一些,也不要譁众取巧的媚俗。
©图虫创意
脱俗却精巧的闲雅
对于明清文人而言,美学不仅是一种抽象哲思或生活态度,还能具体落实在生活的细节里,故举凡一器一物,都不是所谓客观的「身外之物」,而是主人内在心灵和品格的呈现。所以明清的家具器物特别简约、雅致、含蓄和精巧,也蕴藏著一种东方的哲学思维,谦冲和平,万物有情,都值得我们一一的仔细把玩鉴赏,珍视与珍爱。
这就如同晚明的小品文美学,作家多写作自己日常生活的片刻,以此来展现自己个人的性灵和趣味,乃至随之而来的顿悟,风格清新流丽,淡泊洒脱,而妙笔之处,意趣自然横生。如张岱〈西湖七月半〉中所云:「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充分反应出明清文人避世脱俗,崇尚自然本真、清幽淡泊,而截然不同于中国先秦和唐宋散文所宣扬的「文以载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