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编辑室报告】人间烟火,「星」花怒放
2021年10月号 第116期
2021.10.01
二〇一七年,驰名国际的「米其林指南」正式宣告进军台湾,并于隔年三月推出首期在地的评鉴指南。
面对这项盛事,有些人早已昂首期盼,深为台湾能进入这项历史悠远的评鉴系统,感到由衷的骄傲;有些人则心存芥蒂,以为这套舶来的评审标准自有其文化背景,如此圆凿方枘,恐或难以掌握在地饮膳的神髓;更有些人磨刀霍霍,准备按图索骥,矢志以「追星」、「摘星」作为大吃四方的终极目标。
及至今日,米其林指南在台湾已行之有年,普罗大众面对这份榜单的态度,似乎也从初始狂热的「蜜月期」进入了「冷静期」──愈来愈多有识之士逐渐由料理口味、地方饮食文化乃至于评鉴机制设计本身等角度进行反省,而本期《旅读》的封面故事,虽然以该项指南作为报导主题,但宗旨并不在替其摇旗助威,却是希望透过系统化的评介、论析,与读者共同认识这项历时百年而不衰的评鉴制度,并从数据、资料和文献的整理中,重新审视标榜一体适用的判准之于饮食(文化)的真确意义。
正如同俗谚所云:「一样米养百样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推扩来说,同样的食材、料理,适口与否往往人言人殊,而个体饮食偏好的模塑与形成,自也难免受到时、地条件以及各自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由大部分老外对台湾臭豆腐、猪血糕所抱持的观感可得知);唯当普罗大众不再依循单一、「权威」的评鉴,而能自产地、厨房和餐桌的关系脉络中陶冶品味,锻铸自身审度「食事」的能力,此间所共同累积出的饮食文化底蕴,方见深厚。
随著疫况好转,台湾各县市目前也逐渐松绑进出管制,而在这餐厅重新开放内用的当下,也祈愿环球疫情能早日平息,人间烟火得以持续流转⋯⋯假以时日,餐饮业亦将全面回春,「星」花怒放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