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发现台湾】走读百年南方澳:海系微旅行

【作者】
文、图_ 陈育升/ 旅读中国
2020年11月号 第105期
2020.11.30

台湾四面环海,拥有丰饶的海洋资源,商港、渔港不计其数,海洋产业发展十分完整。世界第二大洋流黑潮由南而北流经台湾海域,形成渔场,吸引洄游鱼类,常年在东部海域栖息,如鲭鱼、鲣鱼等,造福台湾渔民。南方澳渔港三面环山,地理上是天然良港,又邻近黑潮渔场,让澳渔民几乎日日满载而归,下午常可见港口旁的鱼市喧嚣叫卖,宜兰不少海鲜餐厅老板都在此挑选刚上岸最新鲜的渔获,和船家喊价成交,也吸引不少观光客加入行列。如此优势的条件,让南方澳自开港起即为台湾东部渔业的重点港口,辉煌岁月将近百年。

 

 

廖家两兄弟 为海洋发声

 

为了倡导保育鲭鱼,投身海洋保育超过十年的南方澳兄弟档廖大玮及廖大庆,在二○一七年时找来了独木舟教练陈嘉峰等八人,共组「勇渡黑潮」计画,为鲭鱼发声,从南方澳渔港划独木舟,渡过强劲的黑潮,走鲭鱼洄游的路线,以接力的方式一路划至日本石垣岛。弟弟大玮是小组中最年长的划手,在没有划船经验的情形下,经过近半年集训成为能长时间划船的划手,哥哥大庆则是计画背后的重要推手,此举推升鲭鱼保育的关注声量,并推动渔业署立法,在鲭鱼成长期的六月实施禁捕,但单靠政府立法还不足以全面保护鲭鱼,海洋保育还是需要所有渔民、民众的自我约束才能有效落实。

 

 

一间铁工厂 保存南方澳记忆

 

三刚铁工厂成立于民国五十一年,当年南方澳渔业发展蓬勃兴盛,渔港周边也发展出完整的相关产业,其中不乏为渔民提供船只保养修护的铁工厂。「三刚」是廖家兄弟的父亲当年与其他两位好友共同创立,专修日本制的「烧头式引擎」。廖大庆表示,当年南方澳的渔船几乎都是使用烧头引擎,每天凌晨三、四点,渔船发动内燃机时,发出「碰!咚、咚、咚」的声音,渔船陆续在日出前出港,这个独特的声音在渔港内此起彼落,也是老一辈南方澳渔民的共同回忆。民国六十年过后,工业发展迅速,引擎技术改良,使用传统烧头式引擎的船只愈来愈少,三刚的业务量逐年下降,终究在民国九十三年,服务完最后一艘传统船只后,画下一个时代的句点。工厂结束营业后,廖大庆不忍让父亲的心血随岁月淹没,他秉持守护文化记忆的理念,将南方澳最后一间铁工厂保留下来,将原址改为文物馆,开馆十多年来,为许多来访的游客介绍渔港边的历史故事,也为南方澳平添许多人文温度。

 

 

两间妈祖庙 共筑海上信仰

 

南天宫于民国四十一年落成,最大亮点即为安放于后殿三楼的金妈祖与玉妈祖,吸引众多香客朝圣。特别的是,在打造金、玉妈祖之前,南天宫一楼有五尊从湄洲妈祖庙「走私」进来的妈祖神像,当年台湾渔船与大陆渔船以物易物,除了换得菸酒,还有这五尊妈祖神像,回台后原须依法销毁,在当时民代及各方求情下,神像得以保存,安座于南天宫内。消息传开后,众人争相目睹来自湄洲的妈祖,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南天宫顿时名气大开,香客络绎不绝。

 

 

民国六十四年,北方澳港口改建为海军军港,居民统一迁村至南方澳,妈祖神像原要一同迁至南方澳,但掷筊后妈祖选择留在北方澳,北方澳进安宫也成为全台第一间由海军管理的庙宇。北方澳居民仍寄望于南方澳另立新的进安宫,在地方人士大力协助下,短短几天即募得一千八万元立庙。尔后,一位珊瑚商人受妈祖请托,捐赠全台唯一由宝石珊瑚打造的妈祖神像,成为南方澳的另一大亮点。

 

 

✦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11 月【穿梭故宫六百年】

✦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