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五月精彩封面】巴山蜀水麻辣烫:魅力红锅
即使未曾踏足重庆、成都,台湾人大抵也都嗑过源于两地的「麻辣火锅」──究竟,那油亮赤艳的红锅热汤蕴藉著什么样的魅力,总叫人舌麻唇胀也不改其乐?
源自重庆的「毛肚火锅」,乃当下「麻辣火锅」的滥觞,依名作家、食家李劼人(劼,音结)在《风土什志》上的考证:「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肝、肚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著一种又麻又咸的滷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著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由于热辣鲜香,而且价钱便宜,嘉惠蓝领阶级,生意格外火红,成为街头一景。
© 王铭伟 / 旅读中国
到了一九三二年时,重庆商场街的「一四一火锅店」,将它高尚化起来,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洋铁盆换成赤铜敞口的小锅,滷汁蘸料,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个人的口味」。
麻辣火锅之绝代双「椒」:花椒。
不过,重庆人吃麻辣火锅,并没有季节性,据饮馔名家车辐的描述,其场景是「冬天当然好,夏天也很热闹,三伏天摄氏四十度以上高温,桌子坐凳皆烫时,……照吃不误,虽然汗流浃背,却处之泰然,一手执筷,一手挥扇,……男士们吃得丢盔弃甲,或者干脆脱光,准备盘肠大战。中有武松打虎式,怒斩华雄式;不少女中豪杰,颇有梁夫人击鼓战金山之概,气吞山河之势」。这段写实文字,描绘极为传神,真个是「三伏天吃毛肚,嘴烫汗流心安逸」。
麻辣火锅之绝代双「椒」:辣椒。
目前两岸的「麻辣火锅」,在滷水调料(即汤底)方面,五花八门,频出新样,眩人耳目,扣人心弦。车辐因而认为「调料的增减、吃法,各家做法不一,一万家有一万家的口味」。就我个人而言,滷水中加进泡菜汁,堪称味有别裁,尚可接受。如果硬加罂粟壳,甚至是重复使用,那就敬谢不敏,无福消受。还有的人无辣不欢,再加入干海椒,号称「见血封喉」,这种五内俱焚的吃法,还真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