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寻访金庸故里:浙江海宁
「金庸小说之所以能够被全球华人所喜爱,最大原因是华人 读者能够在金庸小说中获得乡愁的慰藉。」中国武侠文学学 会副会长陈墨如是说。金大侠所以能够触动一众游子的心 灵,前提自然是他本人也有一颗思乡的心。不妨一同追寻金 庸故里,探讨武侠大师对家乡的情怀如何影响他的创作。
金庸是浙江海宁人,提到海宁,最有名莫过于阴历八月十八的观潮风俗,其时盐官观潮景区熙熙攘攘,人潮比钱江潮来得还要汹涌。但除了观潮季节外,盐官古城平日人潮较少,跟性质近似的丽江古城或大理古城完全不在同一级。细雨飘下,柳树轻摇,十足十的江南风情。
干隆四访海宁
海宁是个有底蕴的地方,除了金庸,还出过顾况、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名人。其中清代的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世倌,更因干隆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陈家,因而传为「干隆亲爹」,继而衍生不少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
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依据这些传说发展出来,武侠小说大师自言:「我是浙江海宁人,干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故乡听到……因此第一部小说写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陈世倌老宅现在仍存于古城之中。《书剑恩仇录》曾经描述:干隆为陈宅「爱日堂」提笔,「爱日」者,来自《法言》的「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包含儿子感谢亲恩之意,也暗喻干隆恍如为陈家血脉。
思忆如钱塘潮水
远在金庸还是孩童时,稚嫩的小手每年都拖着妈妈的手臂到江边看潮。长流不息的江水,盛载满满的童年回忆及对母亲的思念。提到金庸笔下的钱塘潮,一般人喜欢引《书剑恩仇录》那句「(陈家洛)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愈移愈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不过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陈家洛)回忆儿时母亲多次携了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
在回疆十年,每日所见尽是无垠黄沙,此刻重见海波,心胸爽朗,披襟当风,望着大海。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完完全全是金老的夫子自道,他把离家后的悔恨与追忆,都寄予在潮水之中,离乡别井的人看到此句,感触定必非常深。
©视觉中国
金庸故居乏人问
金庸回忆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时说:「我家的祖居是座大宅院,共有五进。第一进叫『澹远堂』,匾额系当年康熙皇帝为我祖上御题。」今天这座名为「赫山房」的屋子远没有他讲的气派。建筑经日军及文革摧残,大侠小时用过的书桌及笔砚等物亦被全数烧毁,「澹远堂」的匾额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挂的只是仿制品。比较有看头还是金庸出生的小房,想到武侠小说宗师就是在这里开始自己的人生,不是有种神圣的感觉吗?
©中新社
大侠回乡却舍儿乡
因为政治问题与自己出生的地方分隔,又因分隔而对神州大地加倍思念,金庸面对的这个处境,世界各地很多华人也在面对。大侠借写中国山河抒发乡愁,他们则看大侠的作品思忆旧地,这是金庸对于游子异常重要的原因。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3月 【沧海一声笑:跟著金庸闯江湖】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