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月精彩封面】红河‧ 哈尼梯田:大地上的雕刻画

【作者】 劳郁
文_ 吴歆宜 / 旅读中国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陈一年/CTPphoto
2019.10.14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在滇南大山深处的哈尼族人,宛如大地的艺术家,创造绝美梯田奇观同时,也造就独一无二的立体生态系统。

 

自昆明一路驱车南下,当里程数累积达到两百公里左右时,一条东西向浩荡大河跃然眼前。尽管沿途指标并未特别标明,但是非同寻常的浓烈水色,已然使得它的身分昭然若揭──红河(元江)一如其名,水中饱含著蕴含氧化铁的红页岩碎屑,令河水呈现夺目的褐红色泽。

 

抵达红河河谷,也就代表著,已经置身中国大陆第十六大少数民族「哈尼族」世居地。哈尼族是一支跨境民族,其民族人口总数达一百六十三万人,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居住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与红河之间的哀牢山、无量山山区,即今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与邻近地区。另有十七万人居住于寮、缅、泰三国境内,在缅甸称为高族、在寮国称卡戈,泰国清莱、清迈一带

则称作阿卡。

 

从天府之国到大山深处

 

一般认为,哈尼族起源于古代氐羌族群,其语言与同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较为相近。由于仅有语言没有文字流传,关于其民族早期历史并无定论,只知道约莫在唐朝时期,哈尼族曾经活跃于今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后为避中原战祸南迁,西元七世纪才落脚滇南大山深处。

 

从丰饶富庶的成都平原,迁徙至沟壑起伏的云贵高原哀牢山、无量山山区,哈尼人没有轻易舍去祖辈相传的农耕文化,而是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过去在原野沃土上习得的农耕技术应用在先天条件不佳的丘陵山地上,创造出延续千年的红河哈尼梯田奇观。哈尼梯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境内,红河、元阳、绿春和金平四县,总面积达一百万亩,其中元阳县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区,集中分布有多依树、老虎嘴等梯田,总计十九万亩,规模最为宏大也最为出名。

 

©陈育升/旅读中国

 

二〇一〇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二〇一三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陆唯一一项梯田景观的文化遗产项目。

 

村寨梯田,有机结合

 

其实综观亚洲邻国,稻作梯田景观并不罕见,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尼都有梯田景观,就连大陆南方诸省山区亦多有分布,比如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龙溪梯田、湖南新化梯田也略有名气,哈尼梯田有何特殊之处,使其备受世界农业专家关注?关键在于其「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系共构的水利管理系统。

 

©陈一年/CTPphoto

 

该水利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套巧用山势的立体灌溉系统,从山顶到山脚,分别依序是森林、村寨与梯田,人工打造的灌溉系统贯穿其中,承接森林溪涧活水、于村寨水池中积蓄成潭,复经过沟渠层层流入梯田。上有森林、下有梯田,哈尼族传统的蘑菇房一般连片建在向阳面的半山腰处,不仅因为相比高山寒气与河谷湿热,山腰气候更加宜人,也是因为位居其中,更方便向上向下管理水资源与稻作。

 

这种为了适应在崇山峻岭,由上自下分区使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印尼峇厘岛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发源于九世纪的「苏巴克」梯田水利系统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10 月 【云南,万物生长: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生态游】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