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辗转流连《富春山居图》:以黄公望的眼光游览富春江
八十多岁的修道之人,早已看淡世间荣辱,寄情于山水之中。而《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亦不只是风景本身,墨色与留白之间,寄托了一生的回顾与领悟。
山清水秀,如墨如画的富春江,横贯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富阳区。江水两岸,春夏秋冬各个时节景色大不相同,素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誉。
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正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以富春江为背景,寄托他恬淡静雅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画中,山水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秀润但气度不凡、变化极丰,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画第一神品」。
摊开长卷,看黄公望的人生境界
这幅名画的作者黄公望,年轻时曾做过小官,中年因受牵连而入狱,出狱后成为全真教道士,给人算命维生,并师从几位著名书画家习画。
黄公望自元至正七年(西元一三四七年)开始绘制《富春山居图》,这时的他已经快要八十岁了。跋尾自述是在至正十年(一三五〇年)八十二岁时所写,当时画作尚未完成,因此他很可能到八十六岁去世之前,都还不断增修这幅长卷。
八十多岁的修行人,早已看淡世间荣辱,将生命寄情于山水之中。而《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亦不只是风景本身,墨色与留白之间,寄托了他一生的回顾与领悟。画中,几道无人的小径,暗示著此处确有人迹,却相当幽静,带出中国传统文人的渔樵情节。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渔樵耕读隐居于江湖之外的文人,或许成为在屈原投河自尽以前,吟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夫;又或许像诸葛亮一样,从躬耕垄亩转而出仕。人的精神,既可以超脱,也可以入世,然而士大夫对这种晴耕雨读、豁达人生的境界,其向往不言而喻。
富春山居,亲身走进文学与历史
透过晚近文史工作者对地方风土的研究,当年三国鼎立、风风火火的时代一结束,东吴大帝孙权的后代、魏武帝曹操的后代、蜀汉先主刘备的后代,为避战乱,竟陆续悉数移居到钱塘江中游的富春江一带,村落之间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三国的尔虞我诈、战略骗局,结束在后代隐姓埋名于富春山居的朴素日子之中,不禁感叹此地正是人间仙境。江畔村落炊烟袅袅,民居墙面斑驳,农民勤勤恳恳地耕作,百年来似乎冻结了时光,来到这里只觉不知今夕是何夕,无怪乎三国后代皆选择了这座「桃花源」作为落脚之处。
事实上富春江一带的景色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那飘渺的山岚与和缓的江面,让人感到生活所需仅是那么简单,而心灵的平静才最是难得。文人墨客以景抒情,将感叹化为文字诗篇,富春江沿岸因此充满丰富的历史与文学故事。
适逢黄公望冥诞七百五十周年,杭黄高铁的通车亦连通了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著名景区,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景色似乎又离游人更近了些。不妨让自己置身其中,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与画作所欲传达的意境、文人执笔与画家舞墨时的真切心情。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4 月【杭黄高铁静心之旅】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