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內蒙古阿斯哈圖石林:怪石10選!探索地球上的壯美奇景
千萬年前,年輕的印度板塊向著歐亞板塊擠壓,神州大陸地動山搖,抬升起一座又一座的雄偉山峰,隨後岩漿冷卻,冰川消融,世界嶄露五彩斑斕面貌。踏入內蒙古,百萬年前大地遺痕即浮向目前。
立足於龐大巨石之下,深刻感受到自身是如此渺小,對於存世超過200萬年的巨岩來說,人類生命何其短暫。地球上的壯美之景,令人驚嘆造物主出神入化之技。坐落於大興安嶺中南段北大山的阿斯哈圖石林,恍若經由一筆一畫細緻雕刻而成。
世上各處皆有石林地景,如雲貴高原與巴爾幹半島的喀斯特地形,便是由成片鐘乳石重疊形成。阿斯哈圖石林岩體同樣奇形怪狀,卻有別於周遭森林景緻與圓緩山坡,傲視一切般獨坐於山脊線上,別具一格的模樣與此地格格不入。
阿斯哈圖為蒙古語音譯,漢語意思為險峻岩石,位處森林與草原交會地帶。在更早以前,當地人稱這些奇異之石為閻王砬子,砬子源自中國東北地區方言,用來稱呼雜亂、聳立的岩石。造型奇特的石林經過地質學家數年研究,逐漸向世人揭開神秘的身世……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
萬年又萬年,山峰改造工程
五嶽中,東嶽山東泰安的泰山、西嶽陝西華陰的華山皆為花崗岩體,因為花崗岩是由地下岩漿冷凝而成,硬度較高,表面通常較平滑。雖然阿斯哈圖石林同為花崗岩體,卻展現與眾不同之貌。石林岩體一層一層堆疊,通常只有沉積岩才會呈現此種型態,阿斯哈圖石林獨特花崗岩樣態,是地質學界歷來爭論不休的話題。
基本上地質學家分為兩派說法。其一推測,阿斯哈圖石林誕生於距今約200萬~3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時期,彼時大興安嶺冰層厚度可能達到數千公尺,近似現今南極大陸冰層厚度。數萬年後冰川消融,切割了原本山峰改造山嶺,使得地表上僅剩一些特別堅硬的石頭矗立於山上。除此以外,花崗岩體上原本承載著厚重冰雪,但在霜雪融化後,石頭上壓力驟然減輕,花崗岩體於是反彈,形成層疊水平的龜裂狀。
另一種說法是,阿斯哈圖石林可能是冰緣岩柱,是冰劈和膨脹作用形成的結果。冰緣地貌常見於歐洲與北美,該種地區沒有冰川覆蓋但是氣候嚴寒,因此仍會有夏季與冬季之別。岩石從凍土抬升過程中,酷寒冬季使得石塊收縮,但夏季溫度上升石塊又會膨脹,因此形塑出層疊的岩石形狀。
神秘冰川遺跡身世至今仍舊迷霧重重,但石林長久佇立於此,有待眾人一探究竟。不妨親自造訪此地,細看石林千姿百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圖蟲創意
阿斯哈圖石林
體力_♥♥♥♡♡
地址_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門票_RMB 160
時間_08:00~17:30
【推薦怪石10選】怪石嶙峋,各有千秋
栓馬樁
偉岸聳立的石柱背後映襯著原始白樺林,石柱造型形似栓馬樁,人們遂稱其為成吉思汗的栓馬樁。
桃園三結義
©陳育陞/旅讀
三個相鄰石柱由兩組垂直節理切割而成,形似三位一體,如同三個兄弟在結拜。中間為關羽,因石柱較挺拔,左邊為劉備,因柱體較為矮小,且石柱上方如人體肩膀上有一輪草鞋形狀,右邊大石柱則似張飛舉著粗壯胳膊。
書山
©陳育陞/旅讀
岩石名稱源於韓愈詩「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柱狀石牆規則排列,長有90公尺,高有10公尺,像三本書側臥在一起。
平衡石
©陳育陞/旅讀
菱形石柱由兩組垂直節理平行組成,經專家測量,不平衡程度不超過100公斤。石縫間木棍是人們放置,具祈福求平安作用。
老君煉丹爐
正面看,中間像太上老君,其正目不轉睛盯著丹爐沉思著。側面看,岩石慢慢傾斜,石柱中段微微上翹,好似太上老君鬍鬚被風吹起。其為角峰,由兩個岩柱相互擠壓而成,經過長期風化,邊緣成流線型。
擎天雙柱
©吳歆宜/旅讀
石柱高15公尺,又稱夫妻石。左邊是位男士戴著帽子,右邊是位女士,最上方開花長草如女士配戴的裝飾品。當地有句俗諺:「夫妻石前站一站,海枯石爛心不變,夫妻石前走一走,生活幸福到長久。」
靈芝峰
©陳育陞/旅讀
由右往左看,石柱層疊之樣狀似靈芝,由左往右看,又像口含金幣的蟾蜍,靈芝峰因此得名。該石柱為原生岩石經過長期風化形成。
將軍床
©陳育陞/旅讀
相傳成吉思汗大將木華黎酒後醉臥於此因此得名。該石塊為花崗岩石柱倒塌後形成的石臺景觀。石塊寬12~13公尺,當地有一說「將軍床上走一走,健康到永久」。
七仙女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
七座石柱橫臥山脊上,為阿斯哈圖石林最壯美的石柱群,石柱展現了花崗岩體秀美、靈動與雄偉之貌。
北京猿人
©阿斯哈圖石林景區
石柱由兩個垂直節理的石柱組成,因差異風化與重力作用形成。從正面看高顴骨、禿額頭與寬嘴巴,好似北京猿人形象。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內蒙古GO!──大人的地球科學》
2023年10月號 第1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