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念念有慈會客室:秀場與機場間的時間管理大師 針織女王潘怡良的遠方與家人

【作者】 張亞慈
文_ 張亞慈/ 旅讀 圖_ 黃登昌/ 旅讀、潘怡良提供
2024年11月號 第153期
2024.10.31

 

這世上有很多出色的設計師,但不是人人都能像潘怡良同時擁有遠方與家人、事業與友情、員工與學生、酒精與學位。

她是如何同時運轉設計腦與業務腦,經營出自己的一片天?

 

人稱「針織女王」的服裝設計師潘怡良,工作時認真、玩樂時幽默逗趣,容易讓人卸下心防,與她秒話家常,連天王歌手任賢齊也是她的兄弟,試穿完衣服還會順道送她去下一攤,歌手彭佳慧、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幫她站過台。

 

不僅娛樂圈、政界,潘怡良在學界的人脈也豐厚。本身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教授,兩岸獲獎無數,目前仍持續攻讀博士學位,而且自己衝不夠,還要帶著學生一起闖天下、打開視野。

 

-------------------------------

 

潘怡良小檔案

 

 

GIOIA PAN潘怡良品牌主理人。畢業於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織品設計科、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現任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生、台灣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生。曾獲中國服裝設計師最高獎金頂獎。

 

-------------------------------

 

潘怡良的工作室距離民權西路捷運站步行約十分鐘,位於一間尋常的中古華廈,但進去後可見偌大的展示間,陳列著這一季的重要作品,而模特兒人台上的最新禮服設計,則強調著種種細節巧思,和每一季都有與當代繪畫藝術家的設計連結。

 

在這個屬於潘怡良的空間,我們談到今年五月,她跨校甄選八位同學,帶了八十套衣服到北京參加時裝週。

 

「平均一位學生要顧十套衣服,行前必須做很多擔保,行政流程複雜,但看到他們出來謝幕的時候,所有努力都值得了。我很感動,覺得好棒喔。」她說,大家在時尚秀後聚餐慶功,像個大家庭,好熱鬧,直到曲終人散,才回到一個人,恢復孤單。

 

每年的時裝週像是個新的循環,再次整軍、創作,然後走秀,然後解散。唯有曲終時刻,才有屬於創作者的孤單,不然她會有唱不完的歌,喝不完的酒,自己的訂單自己接,自己的人脈自己理,像個自己品牌的超級大業務。

 

自己的品牌由自己定位

 

潘怡良也羨慕那些設計師雙人組好友們,「多一個人商量真的差很多,思路會比較清楚。」但回頭想想,她其實有好幾群人在幫忙,生活忙中有序,脈絡分明。她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連她都忍不住稱讚自己是時間管理大師。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她都有覺知地在前進,從單純的服裝品牌經營,到積極的國際發展、學界耕耘,甚至陪伴家人,她都是領先者。

 

打從一開始,潘怡良在台灣時尚界的崛起就是奇蹟。她回憶,幾乎所有的設計師都是一畢業就出道,「我偏偏是日本留學回來,念完碩士,在自家工廠當了五、六年業務,才開始自己的品牌,那時都快三十歲了。」不過她一出道便有如橫空出世,尤其是將旗艦店開設在台北101購物中心和台北晶華酒店旁,更顯氣場強大。

 

潘怡良家裡開針織工廠,人在裁縫機走道間長大,父親還教她一些商業智慧,認為經營事業要有氣魄,一旦看準市場、拿定主意,不用慢慢來,最好一步到位,所以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第一年即投資五百萬元。

 

因為設計剪裁有特色,再加上旗艦店定位成功,當時潘怡良每個月賺一百萬元左右,第一年就開始獲利,而本身清秀佳人的高顏值,還讓她獲得雅詩蘭黛、肌膚之鑰和嬌蘭等八個一線美妝品牌的代言機會。直到後來往中國發展,分身乏術,才結束在台灣的專門店。

 

第一次出國參展,訂單掛了鴨蛋

 

潘怡良形容自己其實頗有業務頭腦,也很有客戶緣,所以她從不讓自己只窩在設計台上畫圖,一定要了解市場,而且胸懷全球,很年輕時即把握住一年一度到巴黎參展的機會,但她也悠悠揭露一件陳年糗事,「當時我連訂價都不會,所以參展業績掛了鴨蛋,後來才知道要抓到讓通路商有利潤的成本價,才可能賣得動。」

 

當年她在巴黎參展,發現隔壁的設計師生意火爆,於是仔細觀察對方的作品和訂價策略。她的設計、美學功力原本已深具獨特性,再加上做足功課後掌握到讓利哲學,後來人氣也愈來愈火,還賣到中東國家。

 

「剛開始做國際貿易,很怕接到假訂單,於是我們直接飛一趟到對方的國家,例如到紐約看看對方的公司,確認過後才接單。」雖然起步戰戰兢兢,但潘怡良一開始就鎖定要走國際品牌,「出國到處作秀,這樣才有意思。」

 

她對中國市場也很積極,並發現每次一站出去就有三千多位設計師,大家不看誰是誰,一切只能靠成績,於是她很認真在中國各城市參加比賽,拿到海量的「第一名」後,才算擁有一席之地,各地開始邀約她出席,還會付出席費──因為她有替時尚秀品質背書的功能,主辦單位不敢怠慢。

 

今年五月潘怡良帶領八名大學生至北京參加時裝週©潘怡良提供

 

說起來雲淡風輕,但可以見到潘怡良一路走來都是理想先行,也不忘同步觀察市場作法,掌握到訣竅後,便毫不猶豫展開調整,十足的「邊走邊做」行動派,而當階段任務完成,又旋即鎖定下個階段的目標。

 

因應這個世代的變化,潘怡良現在已琢磨出最適合自己的品牌模式:只接訂單,沒有門市,以高訂為主要路線,在各大時尚秀場仍很活躍。未來計畫線上開店,並與集團合作,例如目前正在進行與英業達集團合作的元宇宙時尚展。

 

擅長連結的博士服裝設計師

 

由於觸角廣,加上大量的旅行,讓潘怡良又有了深造的念頭,於是在2018年重回校園,到輔大教書。她說,培養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設計師需要花二十年,那何不在學生時期開始培養國際人才?所以她鼓勵學生有機會便往外延伸,自己也在澳門科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主要是對於南方城市的未來發展感到好奇,也想多加觀察。

 

同業常形容潘怡良深「聚」人心,只要登高一呼,「一人響應,百人到場」,舉辦大活動的號召力特別強,也由於個人特質擅長連結,並喜歡與理念相同的朋友交流,所以她在許多城市都有產業連結。

 

她笑說,自己很會規劃行程,往往一個城市飛一天,她一趟飛往大陸,可以搞定好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杭州、成都等好幾個城市的公事。

 

「想想我真的很幸運。」疫情爆發前,潘怡良突然有一股「想要回家」的感覺,於是退掉北京租屋,把戶頭裡的備用金挪出來。回到台灣不久後,便發生長達三年多的疫情。所幸那份直覺,讓她能高品質地陪伴父母至今。

 

現在,只要到了下班時間,潘怡良會先和父母通個電話,看二老有沒有煮飯或人在外面。不管多忙,下午5點一到就會展開這種「尋親模式」。

 

 

潘怡良就是這樣,一向將自己的生活多方經營,兼具理性和感性。有人認為她骨子裡的「業務魂」,讓她可以享受多重資源,但她認為,自己是很憑感覺的人,沒有那麼多考量。工作拚搏,靠的是肝膽相照的俠義精神,應酬玩樂,則是為自己的理想添加馬力,而一路推著她走的,還是來自對服裝設計那股最單純的熱愛。

 

↑↓對服裝設計的熱愛始終是推動潘怡良前進的動力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台南DNA

202411月號 第153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523

 

*************************

 

張亞慈

 

張亞慈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及英國李斯特大學碩士畢業,經歷影劇、消費生活、時尚精品和財經人物,訪過無數中外名人,以可親的文字,細膩的觀察,走進受訪者心中,歷任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非凡新聞週刊總編輯及Taiwan Tatler 創刊編輯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