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九月精彩封面】四十年GDP上翻八千倍-地表上的經濟奇蹟

【作者】 黃采薇
文_黃采薇/旅讀中國  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9.10

改革開放後才成立的深圳市不斷彎道超車,建於一九八三年的國貿大廈,創下了三天蓋一層樓的驚人紀錄,近四十年來GDP總量暴增八千多倍⋯⋯這種彷如乘著火箭直上雲霄的速度,眾人說這是「深圳速度」。

 

去年秋天,我載著滿車家當,離開已經習慣的杭州生活,南下成為深圳新住民。

車過嶺南,豔陽燦爛,十月底的杭州已有涼意,入境廣東後我卻被氣溫逼得褪下毛衣,改穿短袖。北緯廿二度,緯度和高雄相若,這個中國大陸最年輕的一線城市已在熱帶地界,幾無霜雪,同樣是街頭一張張年輕臉孔,沒有浦東金融界鼻而來的菁英氣息,不若中關村創業圈滿是天之驕子,「這裡很草根、很接地氣、很有活力,」同行的朋友S說:「這就是我喜歡深圳的原因。」

 

 

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到達當天是週日,縱走千里,我與車跨過從浙江到廣東的山和大海,卻翻不過深圳市民在假日傾巢而出戶外活動的人山人海。幾乎稍有名氣的店家都要排隊,週間是趕趕趕與賺賺賺,周末是吃吃吃和買買買,深圳,消費之城,加班之城,甚至,還是野心湧動的慾望之城。

站在深南大道,北望騰訊總部,深秋的風吹過衣角,我開始想像,近四十年前的那個春天,從北京南下的,該是怎樣一股開放之風。一九九二年,將屆九十的鄧小平巡視深圳、珠海、廣州、上海四地,有感國內政壇左派氛圍濃厚,重申經濟改革決心,稱為「南巡講話」,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廣東省經濟二十年內追上亞洲四小龍。

 

 

篳路藍縷,開闢美麗新世界

如今距離發願時間,已匆匆過去將近兩倍長的光陰,暫且不論「追上亞洲四小龍」的豪言壯語做到了幾分,在深圳如今光鮮的城市景貌之外,作為一個追溯歷史的人,不得不回憶它的過去。

紀錄片《歲月山河.深圳》中,這位扛著槍桿子走過大江南北的老兵,描述自己當時都要嚇壞了:「深圳我是不願意來的。這地方鬼都怕,家人感覺我要上刑場,」劉波的夫人李玲在一旁補充:「那時候深圳很荒涼的,尤其是邊防地區有偷渡的,海邊很多死屍。」

然而走過苦難和動盪年代的人,不輕易認輸,經濟特區,大陸中央是鐵了心要幹,劉波,以及劉波們就這樣被時代的浪潮推擠到深圳。於是,上世紀八〇年代,深圳迎來了第一個人口成長高峰,每年都有五千人招聘進入鵬城成為新住民,到了一九八六年,深圳已經從全國吸納了五萬四千名技術人員,這批年輕的新血,成為第一批改造城市的骨幹。

初生之犢,什麼都不怕,這句話既能形容深圳氣質,也精準地形容一九四九年以後第一波迎接全球資本浪潮的深圳人。腳踏黃土面朝天,奇蹟,在這裡真可能發生,於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被化為現實。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興過於建於一九八三年的國貿大廈,創下了三天蓋一層樓的驚人紀錄。「眾人說這是『深圳速度』」位於蛇口、完整記錄改革開放歷程的「改革開放博物館」,在解說中不無驕傲地說。卅多個年頭過去,我們還能從牆上的字句,感受到井噴式的勃發力道。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9 月【 在草莽深圳,發現文青樂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