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馬路消息】光之淡水禮拜堂 照亮北台灣百年人文歷史

【作者】
文_劉庭安 圖_中光電基金會
2019.10.29

落日餘暉下,優美的弦樂裡,百人手持蠟燭點亮淡水禮拜堂,於今日 (26日)拉開「點亮淡水禮拜堂」活動序幕,在溫暖燭光中,看見百年前馬偕博士的奉獻與精神。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董事長姚政仲表示,生活中的「光」無所不在,並隨時影響我們觀看、體驗世界的方式;期望點亮這座在北台灣具代表性的建築物,讓更多人感受北台灣百年的人文歷史風貌。

 

 

淡水光之教堂  「比月光再暗一點」

 

「淡水禮拜堂」是馬偕博士過去傳教的根據地,百年來,對北台灣的宗教、醫療、教育和歷史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年,中光電基金會選擇在此地展開以「光」為主題的系列推廣活動,邀請「2018台灣光環境獎」的得獎照明設計師陳宇晃,改善淡水禮拜堂及周圍的照明設計,讓淡水禮拜堂散發全新光芒。設計師陳宇晃本身是第三代基督徒,他認為淡水禮拜堂是馬偕博士當年展開傳教工作的起點,馬偕雕像、真理大學的牛津學堂等皆位於淡水,馬偕對淡水的影響可見一斑,燈光設計除了打亮建築物,更重要的是重溫美好的記憶。

 

淡水禮拜堂是古蹟建築,在照明工法上也有特殊的考量,設計師利用原有的燈具位置改變光源,以外圍投光的方式減去光對建築的破壞。照明設計「上亮下暗」,展現如上帝光一般的崇高美感,整座教堂沉浸在神聖的光輝裡,散發馬偕博士傳教的精神。整體光源亮度「比月亮再暗一點」,並不影響星空的光彩,落實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

 

周邊景觀如滬尾偕醫館、路燈等也不例外,路燈加裝了遮光罩,大大改善光害的困擾。旅客們來到淡水,可遠觀教堂之美,更能靠近欣賞,穿梭在古老的歷史記憶裡,感受溫暖。

 

©中光電基金會

 

探索光的世界 領略光的藝術

 

以淡水禮拜堂點亮計畫為起點,基金會致力於將光的環境美學推廣進校園。與淡水鄧公國小合作展開為期四週的「有光的世界」課程,並邀請到藝術家王德瑜、陳敬寶協助策劃,以前輩藝術家筆下的觀音山畫作為教材,用不同的色調引導孩子認識印象派對光的描繪,打開觀看世界的不同窗戶。

 

課堂裡,帶領孩子們實地拜訪前輩藝術家作畫的美術之道,以孩子們課堂上自製的針孔相機捕捉淡水禮拜堂的光與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李依樺表示,透過光環境教育的系列課程,希望帶領孩子學習主動關心身邊的光和自己生長的土地,不讓人造光傷害美麗的星空,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環境的友善關係。

 

©中光電基金會

 

寧靜的月光下,點亮的淡水禮拜堂淡淡散發著神聖暖光,期望大家一起體驗光的美學,共同關愛生活環境。基金會將於11/22於雲門劇場揭曉2019「台灣光環境獎」得主,並舉辦「點亮淡水禮拜堂」紀錄片首映;12/14、15二日舉辦「光偵探-淡水光軌跡之旅」推廣活動,邀請照明設計師陳怡彰以及淡水文史工作者旅學堂,歡迎民眾加入行列,一道實地尋訪淡水、領會在地文化之美,探索身邊溫暖美好的亮光。

 

更多活動報名與詳情請至光偵探-淡水的光軌跡之旅查詢。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