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河川證據-水上數字學

【作者】 甘炤文(Tiger)
2018.04.02

歷經多次改道與重修,古老的大運河亦逐漸由輝煌走向衰落;然而那迄今猶存的水道網絡,不就是文明曾經川流未息的證據?

 

始建於西元前486年前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求能與北方的晉國分庭抗禮,先築邗城作為據點,後又出於軍事目的,選定城下開鑿河道通往末口(今淮安市淮安區一帶),此即大運河體系中最早見諸史冊記載的航段「邗溝」──不過在此之前,同為吳國開鑿、分別與太湖相接的胥浦和胥溪已然成形,故可推敲大運河體系的發軔,應要早於西元前四八六年。

 

中國古代3大工程之一

 

萬里長城、坎兒井以及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三者均可視為先民結集智慧與勞作的成果,且猶存續至今。在這當中,長城本為了抵禦外侮而建,坎兒井則應用於農業灌溉,唯有京杭大運河兼具軍事與民生用途,至當代更開展出觀光旅遊的價值。

 

貫通中國南北5大水系

 

儘管開鑿過程中數度利用沿線的天然河流和湖泊作為調節,京杭大運河仍稱得上是全世界最長的人工水道。由北往南算起,大運河總共串結起海河、黃河、淮河、長江以及錢塘江水系──在過去它曾作為漕運的黃金要道,現下大運河更成為「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輸送渠之一。

 

現存總長度1710公里

 

歷來對於京杭大運河的總長度存在著不同說法,從一千六百公里到一千八百公里均有之。二○一二年,有關當局分別以北京通州溫榆河和通惠河的交匯處、杭州的拱宸橋為端點,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比例換算,測量出大運河的總長度應為一千七百一十公里上下,算是較貼合地理事實的數據。

 

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二○一四年中,在卡達首都杜哈召開的第卅八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裡頭,大運河繼前一年的新疆天山、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獲選進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它也是中國第四十六個躋身世界遺產的項目。

 

3倍於京滬鐵路的運量

 

大運河不僅作為歷史演變的見證,也是經濟民生發展的重要命脈。據統計,大運河整年度的載運量相當於京滬鐵路的三倍,而其沿線十八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幾近全中國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換句話說,這條蜿蜒過兩千五百年的水道,迄今依舊發揮著無可取代的輸運功能。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4月號【縱走京杭大運河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