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三月精彩封面】文學旅行:短歌行

【作者】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何宇倫、張凱翔/旅讀中國、當小時、RF123、CTPphoto、視覺中國 繪_希拉、胡說/旅讀中國
2018.03.01

時至而今,日本服飾、音樂、繪畫、花道林林種種自成一套和式美學,若干符碼氛圍氣息幾乎讓人一目了然:這就是日本。

中日之間不再是一而二、二而一,曖昧難辨的文化體。

然而循本溯源,無論服飾、音樂、繪畫、花道,

所有藝術可謂從文字脫化而來,最初使用漢字作為文學起始的日本,

實也度過了一段漫長的自我摸索、自我辯證的道路。

 

宛如盤古開天闢地,宛如女媧摶土造人,日本遠古神話同樣源自土地與肉身的傳說。世界伊始,除卻最高主宰,另有男神伊邪那岐與女神伊邪那美。二神以天茅攪拌海水,水珠順著茅鋒滴落,其中鹽分凝結而成若干島嶼,此即日本列嶼。二神隨後相互求愛,誕下包括山河風海等等卅五神祇,求愛過程對唱的情歌,兼之上述種種民族故事,統統紀錄在史書《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由此開始,日本可謂有了文學。

 

又宛如《詩經》十五國風,日本最初詩歌總集《萬葉集》,題材大多亦為男歡女愛的歌詠。幾乎可以說,各國文學起源,不過都是因為情書。

 

 

非一般愛情故事

 

又再宛如《詩經》經歷自西周至春秋六百餘年的蒐集、潤飾、分類、編輯,《萬葉集》的成書同樣出自多人之手。而據《大日本史》所述「家持善和歌,撰萬葉集二十卷」,目前幾乎認定奈良時代歌人大伴家持為主要作者及編者。書中多達四千五百闕長短不一的詩歌,有的來自宮廷,多數來自民間,有的敘事綿密,有的抒情見長,然而無論如何,論及文學緣起,不得不引用的《尚書.堯典》一段──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縱使用以形容日本和歌,也十分適切。

 

念起來整齊,看起來不整齊

 

日本短歌基本模式是一「五七五七七」音節合成的句組,結構工整。然而現今所見《萬葉集》卻字數凌亂、無法對仗,何以如此?畢竟日語不像中文一字一音,一字多音的情況比比皆是。當時普遍利用漢字作為日語注音,於是原先的「五七五七七」音節,藉由漢字書寫下來以後,往往長短不一。而詩歌係口語吟誦先於文字閱讀,因而音韻鏗鏘遠比句型統一來得重要,也就不得不顧此失彼了──如唐詩這般念起來整齊、看起來也整齊的詩歌,放眼世界唯有中文能夠做到。

 

 

日本文學的暗黑與光輝

 

李世民與魏徵,一君一臣,開啟眾所熟知的貞觀盛世,二百年後,日本清和與陽成兩位天皇,同樣沿用貞觀二字作為年號,此間寓意昭然若揭。在此以前,遷都平安初期,日本迎來一段「當時看來燦爛、現下回顧暗黑」的全盤唐化時代。如今反思,當時一味崇唐媚外,卻間接造成日本本土文學發生斷層。

 

即便如此,自《萬葉集》以降千餘年的大和文學,不論血統、不論文字、不論格式,日本其實早已建立起一脈相承的「和式美學」了。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3月號【唐風平成:奈良─京都‧五回時間旅行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