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發現心臺灣】月光下的太魯閣族野宴

【作者】 張慧萱
文、圖_ 張慧萱/ 旅讀
2023年1月號 第131期
2023.01.05

月光之下,原野之上,一場新舊交融的太魯閣饗宴熱鬧開席。返鄉的太魯閣族青年們,接續述說著點滴部落文化,從種植技術到料理記憶、從射箭技巧到織布技藝,佐上原味佳餚,品味在舌尖跳躍的支亞干部落故事。

 

 

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不同族群與部落卻各自孕育出獨有肴饌文化,歷經百年更迭,族人們除了遵循古法,呈現食物原始、單純之味,同時融入獨到創意,重新演繹料理滋味,呼喚著人們前往縱谷,開啟舌尖上的部落之旅。

 

自二〇一八年起,由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縱谷原遊會」,希望用一場餐桌時間說一個部落故事,將往昔花東縱谷原住民獨特生活智慧加以推廣。第五屆「餐桌上的部落旅行」攜手阿美族織羅部落、太巴塱部落、布農族永康部落、崁頂部落,以及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合作,透過一場場特色餐桌,不只打開旅人們味蕾,更一探此地源遠流長的豐沛文化力。

 

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在二〇二二年首次加入縱谷原遊會,推出「月光下耕吧樹洞餐桌」。「耕吧」一詞在太魯閣語中,意為「在土地上勞動」;「樹洞」一詞則是支亞干部落有條名為RangahQhuni 的支亞干溪,意思是「打開的樹洞」,形容河道突然開闊,宛如深邃洞穴被打開,陽光照射進來之貌。

 

 

祖先智慧佐上摩登滋味

 

不遠的空地上,一座精緻竹屋燈火通明,由四人組成的返鄉青年團隊「阿改玩生活」,正在忙進忙出準備一場極上「原」宴。

 

菜單發想來自團隊負責人ApyangImiq(程廷),他將從小到大於部落發生的點滴集結,與夥伴一同擬訂餐桌菜餚,每道菜皆有一段回憶與祖先智慧結合,嚴選在地食材,用一場饗宴食光,緩緩敘述支亞干部落百年演變。

 

餐宴所在的耕吧園區於二〇二二年落成,是阿改玩生活全新里程碑,Apyang重新整理家中菜園後於此築屋設園,他認真的說:「希望將年輕人對部落的願景於此實現。」三位五十至七十歲的部落長輩認同團隊理念,便捲起衣袖,親手幫助阿改玩生活建造能實現各種奇思妙想的「耕吧園區」。園區不只單純作為野宴之所,此處還種植各種時令鮮蔬、傳統編織材料苧麻,同時嘗試將農業、飲食、編織、弓箭等傳統文化技藝於此集結,不僅孕育著支亞干部落願景,更將旅人帶進部落,透過珍饈來場文化盛宴。

 

首道佳餚「耕吧天光」,以山葵、小番茄,佐蘋果蝶豆花醬、刺蔥海鹽、蜂蜜芥末、桔醬、辣椒六種醬料組成。六種醬料全由天然食材製成,呼應著原住民彩虹橋傳說,「天光」則取自Apyang 希望能早睡早起耕作的目標。

 

「咖哩火雞」端上桌,卻只看到雞蛋、芋頭、地瓜與南瓜,卻不見咖哩醬與火雞肉,其實這道菜是以菜名述說支亞干部落「換雞文化」,部落長輩們會在與朋友飲酒談天時,帶去一隻小雞,等下次親友來訪時,也會留下一隻小雞,避免雞的近親繁殖隱憂。芋頭、地瓜與南瓜都是小雞食用飼料,咖哩意為「聊天」;火雞代表「雞寮」。「愛的豬肉轉圈圈」為燒烤豬肉,往昔只在婚宴等重要場合出現,該道料理也代表著太魯閣族人對親朋好友最誠摯的招待。

 

 

世代齊心,重塑部落樣貌

 

一場美好野宴背後,是一群人經年累月的深耕與努力。Apyang 說:「這場餐桌不只分享部落文化,更傳遞共享精神。」阿改玩生活願景是希望年輕人認識並學習自身部落文化、將原住民祖先智慧代代相傳,同時也將太魯閣族豐厚文化底蘊與眾人共享。幸運的是,許多部落長輩們支持年輕人們回鄉大展長才,不僅成為團隊中導覽人員請教的導師,有時也會參與部分體驗活動教學,與旅人互動。

 

除了藉由餐桌領略支亞干部落,還可以跟隨族人走讀部落,了解部落遷徙史與神話傳說、學習原始竹筒飯製作方式、一探傳承悠久祈福儀式。在家鄉深耕多年的青年們也曾辦音樂會、辦報紙、辦雜誌與展覽,為部落注入新活水。

 

原住民祖先智慧綿延傳承,滋養著部落一代代人,現今仍舊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更令遠道而來的旅人們感受到這塊土地之奇。漫步於部落中,感受支亞干人文魅力;安坐於月光下,品味太魯閣族純樸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