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我走】泉州「功夫」與「功夫茶」
二〇二一年,泉州成功以「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這座媽祖之源、海峽之根⋯⋯人文薈萃的城市再添光芒。在這塊一年四季皆可訪的文化寶地,不妨於四月末五月初、春茶採摘之際出發,穿越泉州城鄉,深度感受當地品茗習武的養性生活。
文化精粹,拳法入非遺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功夫在流傳。素有「東方武術之鄉」之一的泉州,更是從早到晚都有打拳揮刀的人群。千百年來,武術在泉州民間傳播,當地居民逐漸養成習武健身的傳統,歷史上不乏擅武的名人出自於此,比如洪承疇、鄭成功、施琅、林興珠等。
在泉州,主流拳法約有七、八種,以「五祖拳」為典型。據傳此拳綜合白鶴拳、猴拳、羅漢拳、達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特點是多短打、拳勢烈,二〇〇八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祖拳當中最年輕的要屬又名「永春白鶴拳」的白鶴拳。一般認為其創始自四百多年前、清初少林拳師方七娘。相傳方七娘某日織布時,見一白鶴飛棲梁間,閃跳展翅、淩空彈落;七娘若有所悟,日夜揣摩,在所學少林拳法的基礎上,創出別具一格的「白鶴拳」。在隨丈夫曾阿四回到故鄉永春後,夫妻倆廣授生徒,使白鶴拳在此地發揚光大。
採茶時節,四季皆宜
「捲起褲管種田,挽起袖子習武」、「邊習武當俠客,邊種茶當農夫」自古以來,泉州武術與茶文化便密不可分,而它淵遠流長的茶文化則來自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千百年的演變中,因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土壤性質等因素,每一座山脈都能衍生出自己獨特的茶品及飲茶風尚。
泉州背靠福建第二大山脈、長約兩百餘公里的「戴雲山脈」,其主峰海拔高度一千八百公尺,又被稱作「閩中屋脊」,既阻擋水氣西進北上,也阻隔寒流南下,使該地氣候涼溫而潮濕,適於林、茶、果生產,特別是安溪所產的「鐵觀音」茶馳名中外,是烏龍茶之鄉、鐵觀音發源地,也見證了中國功夫茶文化的興起,並且至今興盛不衰。
泉州茶園四季皆有「好彩頭」──這裡的鐵觀音每年可採五季,按季節除了春茶、夏茶、秋茶和冬片以外,在夏秋之間,還可採一次「暑茶」。論品質以春茶、秋茶為好,俗稱「春水秋香」,即春茶湯水好、耐沖泡、醇厚甘爽;秋茶香高持久、回味悠長。
茶韻流轉弭紛爭,功夫茶登法庭
有趣的是在泉州,功夫茶還能化干戈為玉帛。晉江法院將功夫茶這一古老的飲茶習俗融入調解訴訟中,把「法庭」設在了茶座,以泡茶品茶代替唇槍舌劍。一壺芳香雋永的功夫茶釋矜平躁,消解了劍拔弩張的氣氛。一邊喝茶,一邊調解,紛爭頓時煙消雲散。
儒雅的功夫茶與強勁的功夫拳,在泉州山海城鄉,譜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樂章。一壺境地,一種玄機,茶武交融,心自高遠。走進泉州,若不感受茶藝、不學習武藝,如入寶山空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