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魚滿唐】一窺清代皇室飲食愛好─皇上的菜單:膳底檔

【作者】
文_謝金魚、圖_圖蟲網、視覺中國
2020年10月號 第104期
2020.10.22

清中葉,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在這些檔案中,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記得小時候有一陣子流行過「滿漢全席」這個詞,但何謂滿漢全席?誰也說不清楚,只記得好像會是一個巨大的圓桌,上面擺滿菜餚,旁邊有幾個穿著清代宮女服裝的女生站在旁邊。這陣子看了《臺灣菜蓬萊百味》一書,才知道小時候流行的滿漢全席其實純屬噱頭,主事的師傅們其實也搞不清楚狀況。

 

既然如此,那又為什麼會有「滿漢全席」這個說法呢?其實這跟清宮當中賜宴的規矩有關,「滿席」賜給旗人官員、蒙古與其他邊疆地區的王公貴族,滿席有許多麵點、肉品,而「漢席」則頒給漢人官僚,菜色就比較多元。網路上或者一些有賣「滿漢全席」的餐廳宣稱,滿漢全席是康熙時代提倡滿漢融合而舉行的盛宴,這也是毫無根據的說法,畢竟滿漢之別是清帝國的國本,居於統治階層的康熙更不可能主張族群平等,我想這些說法比較像是後人附會之說,而非真實。

 

清初皇室宴飲仍保有游牧色彩。©武仲林/CTPphoto

 

誰給皇上做飯吃?

 

但說到皇帝的飲食,自然不像我們小戶人家想吃什麼就煮什麼,一切都有專人負責,在明清的宮廷中,稱為「御茶膳房」,顧名思義,除了管吃也要管喝,御茶膳房由皇帝從皇室中選擇一人來主管其事,底下則有不同的分工。御茶膳房供餐的對象很龐雜,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妃嬪皇子皇女都由此供給之外,在宮中服役的太監宮女或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向御茶膳房領飯,因此,御茶膳房的工作量一定是相當龐大的。不過,妃嬪以上其實都有自己的小廚房,可以做點私房小菜吃吃,但主要還是從御茶膳房來配送。

 

中研院邱仲麟教授曾經研究過明代的宮廷御膳檔案,在《寶日堂雜抄》中留下來的這份檔案並沒有詳列出皇帝吃了什麼菜,而是明確訂出不同的材料數字來對應不同身分的用餐者,比如皇帝一個月的膳食用掉的肉品有:「豬肉一百廿六斤,驢肉十斤,鵝五隻,雞三十三隻,鵪鶉六十個,鴿子十個,薰肉五斤。」,但年幼的皇子皇女們就只有:「豬肉十五斤,鵝二隻,雞四隻,豬肚二個。」數量不成比例之外,品項顯然也少得多了,能做出來的菜色也顯然與皇帝不能相比。

 

清代的宮廷早期大多承襲明代制度,可惜的是,明代的宮廷飲食檔案寥寥可數,我們無從推知當時的皇帝會吃什麼,只有一個明末的老宦官在《酌中志》中列舉了不同時令會吃的東西,比如「燒鵝、燒雞、燒鴨、燒豬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豬灌腸、大小套腸、帶油腰子、羊雙腸……滷煮鵪鶉、雞醢湯、米爛湯、八寶攢湯、羊肉豬肉包、棗泥捲、糊油蒸餅、乳餅、奶皮、燴羊頭,糟醃豬蹄、豬尾、豬耳、豬舌、雞肫、雞掌……」等等,其中的一些菜色在清代的宮廷中仍能見到,而「食用時令菜」的準則,也被清代延續下來,或許這是因為當時的保鮮技術還不完備,硬要食用非時令的菜色很容易出事吧?

 

到了清中葉,御茶膳房才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膳底檔」,在這些檔案中,也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冰糖燉燕窩。©123RF

 

 

✦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10 月【求神問卜三千年】

✦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