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我走】那些老字號與新字號:三堂課,一路微遊上海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 感謝_上海市旅遊局、臺北市觀傳局、上海旅遊時報、長榮航空
2018.11.16

興許我們都還記得,周潤發在廣告當中高喊著「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那時候距離千禧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可能都曾懷疑過這句話的真實性,然而如今回過頭來看,未嘗沒有一些道理。二〇一〇年,上海肩負起舉辦世界博覽會的責任,當然也免不了全球目光關注的壓力。完美落幕八年以後,上海仍舊是那顆翠燦耀眼的明珠。

 

站在宛如科幻電影場景的浦東朝對岸望去,外灘一列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建築,還是如同衛兵一般,樹立起上海的一道歷史大門。銀行、洋行、寫字樓、船公司、領事館,這些在十九世紀末的中國從未見到過的東西,如今一股腦兒都來到這裡排排站著,在當時稱為東方華爾街。而這些華麗建築的背後,似乎也隱隱透著上海身世的蒼涼。

 

甫於上月落幕的上海旅遊節,單單一場開幕花車遊行即讓人嘖嘖稱奇。來自各國家、各城市、各企業的團隊無不卯足了勁,張燈結綵地向世人介紹自己。之於他們而言,上海即是世界,踏上了這裡,即是踏上世界舞臺。年復一年,上海旅遊節透過各項活動展示了城市規模、面向、活力與身段,或是新景點新餐廳新酒店相繼成立,或是老景點老餐廳老酒店煥發新生,一條又一條微遊路線,不必跋山涉水,也有諸多大城小事值得一遊再遊。

 

家政課:本幫風味,女王駕到

 

相較四川、廣東,上海從不是一座以吃食聞名的城市,卻成了中國內地首個迎來米其林美食評鑑的地方。何以如此?很大一部分與滬上人士「精耕細作」的性格相關。縱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傳統大菜,卻能在原先不甚起眼的小菜當中,努力鑽出一條康莊大道來。本幫菜色一躍而入世人眼目,若干老字號新字號成了行旅上海不容錯過的領地。

 

上海老站位於徐家匯天主堂對過一棟四層小白樓,過去曾是聖母院修女修道處。除卻留聲機、撥盤電話、黃銅風扇等等舊上海產物,一列慈禧太后與宋慶齡專屬列車改造成包廂,更自外於餐廳,獨立成為一處名勝。師傅著力於還原本幫風味(對於上海料理偏甜的刻板印象,來自於餐廳多融入蘇州作法,正宗本幫則是鹹中帶甜),舉凡蔥薑炒蟹膏、雪花牛肋骨、折骨八寶鴨、嶺南水晶雞等,都是入眼樸實無華,入口層次儼然的招牌之作。

 

 

地理課:也無風雨也無晴

 

倘若選擇上海老站用餐,不妨步行數百公尺,來一趟博物館小旅行。

 

徐家匯天主堂身後一棟小巧精緻的三層紅磚洋樓,見證了中國整個氣象觀測史。一八七二年在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的支持下,徐家匯觀象臺(上海氣象博物館)成立以來,每日五回,至今從不間斷地觀測、紀錄、預報、發布新聞,幾乎所有與氣象/天文相關的「中國之最」,都由它所寫下。八個展廳一路行來,從門口的歷史事紀,到三樓的氣象播報攝影棚,一百四十年來的春夏秋冬、風馳電掣、幾番晴雨,彷彿都濃縮其中。

 

行至外灘,則多數遊人對於中山東一路上的信號臺猶有印象。一爿紅白相間的古典洋房,上頭立著一只碩大圓柱,冷眼看盡黃浦船隻輻輳。過去,正是由徐家匯氣象站研究預測並校準時刻以後,通報外灘信號臺,而信號臺則依據不同結果在圓柱上高掛信號,告知船員來日天氣。由於信號是由金屬製成的各色立體方塊,這也是何以港澳一帶對於颱風強度每每以「風球」稱之(不同強度則懸掛不同的形狀的球體)。

 

上海氣象博物館

 

唱遊課:欸乃一聲山水綠

 

去年年末,地鐵十七號線投入營運,正式宣告新城、古鎮連成一氣。在此以前,往往得花上一個半鐘頭始能抵達的上海四大名城朱家角,終究擺脫了「堵城」車潮。

 

相較江南其餘水鄉,朱家角一直保持自身步調。碧波渺渺、柳色青青,石磚小道上人來人往,然而絲毫不覺摩肩擦踵。搭上一葉小舟聆賞欸乃漁歌,更覺小鎮自有其營運生態、與世無干。早在宋元期間,朱家角因其物產豐隆,刺激人才聚集;而人才聚集,則又促使宗教發展;宗教發展,更回過頭來影響人力物力,成就江南一處小宇宙。

 

朱家角鎮文風昌盛,除卻進士舉人輩出以外,民國以後教育出版廣播戲院風行,乃至如今,更發展出京劇角、歌唱角、文學角、書畫角等等民間社團。於是,在大陸古鎮發展千篇一律的現在,朱家角較諸其餘平添一層韻味與厚度。自然,此地古鎮「軟硬兼施」,硬體景點固然可觀,軟體的各色慶典(元宵搖快船、清明放風箏、婚禮音樂船、札肉提香氣功等等)更可一窺當地民風民俗。

 

和平飯店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11 月【生生世世桃花藏:林芝.波密】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