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講座回顧】尋找林盟山的靈魂:到了藏區卻沒什麼心思拍照的攝影師

【作者】
文_林盟山講述、謝淏嵐整理/旅讀中國 圖_Wikimedia commons、百度百科、甘孜新聞網
2018.03.23

向山地探尋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探尋的過程。既說是「探尋」,那自然是不會有行程,也沒有必看景點。更要命的是,不知道要去多久,也不知道要去幾次,因為到出發前一刻,我都還不確定這個「自我」到底在哪裡才找的到。於是,飛機帶著我,以及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從臺北飛到了北京。

 

幸運的是,我大概知道我想要找的所謂「自我」長什麼樣子。被情緒困擾了一段時間,我決定我必須逃離我熟悉的臺北,要去一個「靠天吃飯的地方」,在最純粹的環境下,把「潛意識中的動物性」找回來。到達北京後,我馬上去找要帶我去蒙古的聯絡人。對的,我原本要去的是蒙古。然而,正如太陽餅沒有太陽,聯絡人也不是一定會聯絡得上的。機緣巧合之下,我在北京的朋友給了我一次去藏區的機會,我就回臺北一趟,收集了很多小相機,準備去塔公寺教小朋友攝影。

 

我需要攝影,但小朋友不需要

 

所謂「尋找自我」,跟捕捉按下快門的時機一樣,都是需要耐心等待以及撐過一切的痛苦才能得到的。從北京到四川,中國長途火車的體驗是身體強度也是心理耐力的試煉。坐了五個人的三人硬座、康師傅全系列泡麵的氣味、加上各省特色的吵鬧以及體臭,熬過這十幾個小時還堅持的下去,你就有資格進入藏傳佛教的聖域。越接近終站,我的世界就跟從火車門上小窗看出去的風景一樣漸漸的改變。

 

這一次在西藏,聯絡人很順利的聯絡的上,並把我帶到要服務的學校。西藏的校園生活很充實,也很簡單。小學生們八歲入學(雖然好幾位明顯都還不到八歲),每天花大部分的時間唸經,其餘時間就專注在學業上。小孩們固然天真無邪,我的想法卻更是天真:在這裡教攝影真的沒什麼意義。那二十台小相機大部分時間都鎖在櫃子裡,而我大部分時間其實也沒在教攝影,就在那個小小的校園以及附近的小鄉鎮看看「自我」在不在。

 

身為攝影師,自然會想看看整個小鎮唯一的照相攤。照相攤的簡陋,讓我想到一件可以為小學生們做的事:我要為他們每人拍一張大頭照。這一刻很慶幸自己是一個攝影師,因為拍照,是我唯一可以為這些小孩做的事。

 

於是我把每個人的笑臉拍下來,然後在冬天來前下山。

 

下山之後,我沒有馬上回到臺北。又是一連串巧合之下,我在成都被巴伽活佛接見了。活佛讓我坐在他身旁,看他解答民眾們的問題。活佛終於有空的時候,只送了我一串佛珠,卻不肯回答我的問題,只是跟我說:「明年到錯原來吧!我招待你。」

 

小朋友需要攝影,但我不需要

 

回臺北並不只是為了回家,而是為了為小孩們曬出相片,然後再帶回去給他們。友人聽說我要再回西藏,便塞了一大袋文具給我,要我一定要送給西藏的學生們。於是我隔年又來到北京,又重複一次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旅程。只是在北京遇到意外造成的腳傷,把試煉的難度又調升了不少。不過,西藏小朋友們拿到照片後的快樂,把所有的痛苦都抵銷掉了。

 

這一次的學校多了一位四川寺主,似乎掌握著某種權威,小孩們都要來給她摸頭。平生十分討厭這種尸位素餐的人,但在別人的地盤也不好說什麼,雖然很不捨,但也只好趁著小學生們去其他村子唸經,離開了這個地方。但我似乎無法擺脫對那個四川寺主的憤怒,直到在成都遇到宗薩蔣揚欽波切寫的書《正見》,才算釋懷。

 

回到成都,才想起活佛讓我去草原找他的事情。不過,因為腳傷的緣故,不能再往海拔那麼高的地方走,只能作罷。

 

 

我不需要攝影,但覺姆們需要

 

在臺北因為一些事情,包括學運等等,雖然惦記著與活佛的約定,卻遲遲無法動身。而那串佛珠,也借給了朋友,要不回來。一直到去年,朋友要組團去拉薩,我才有機會再次踏足藏地。這一次不去學校了,而是去了拉薩一趟後,在成都見到了活佛,之後更到了活佛在阿須草原上的家。接受活佛家的招待比上次活佛送加持佛珠更讓人受寵若驚,尤其是活佛又送了我一串佛珠。

 

在活佛家遇到的兩位覺姆跟我一起去了岔岔寺的法會,看了辯經,也了解到活佛仁波切在擴充佛寺時引起的爭議。到底這些活佛、仁波切們應該專注於個人的修行,還是致力於宏揚佛法呢?

 

色達縣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圖片作者:Bodhicitta,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Larung_Gar_Five_Sciences_Buddhist_Academy_2014_(14660043083).jpg

 

兩位覺姆還把我帶到五明佛學院,原本是要去看看而已,結果在那邊待了十天,然後繞了壇城一千零八十圈,最後還參加了法會。法會規模非常的大,參加的人也非常的多。有趣的是,法會結束後,佛學院會把剩下的經費換成各種食品和用品,派發給所有來參加的人。佛學院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賺錢」,讓出家人們不易受金錢誘惑。花不完的錢,就乾脆當作車馬費派出去,而發不完的物資,也會捐給藏區的貧民。我想在這邊的問題也是一樣:把收入留著發展學院,讓更多人有機會前來學習佛教,不也是一件美事嗎?不過,佛學院選擇放棄這些資源,遵受出家人不追求物質的原則,也是有他們的考慮在的。

 

亞青寺全景。圖片來源: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92%2C5%2C5%2C92%2C30/sign=c95a1133f4deb48fef64a98c9176514c/79f0f736afc379313ef50d7becc4b74542a911c6.jpg

 

之後,我輾轉跑到了亞青寺。除了看風景、看人外,還被一群覺姆搭訕,然後為她們每人拍了一張拍立得。覺姆們原本因為戒律的關係,總對我這異性訪客敬而遠之。可是看到我拿出拍立得相機後,「發現新大陸」的這些覺姆們居然就興高采烈的圍了過來,拿掉了口罩,吵著要我幫她們拍照。我又想,覺姆們這樣算不算受到物質的誘惑,而我是不是不小心破壞了她們的修行呢?我也不知道。不過,身為攝影師,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把快樂帶給不同的人,我想這也包括出家人吧。反正覺姆們拿到照片後驚艷的表情,就成為了我這次旅程最動人的終點。

 

對了,雖然我的書很常被歸類在「旅遊」區,但千萬不要看著我的書就跑到藏地去。要去,還是請購買正常的旅遊雜誌或旅遊書吧。

 

【資訊】

《尋山:流浪攝影師的藏地手記》

作者/導讀_林盟山

出版_遠足文化

書介_台灣朋友眼中的野狼,在藏地裡徹底住了幾個月,原本只用眼睛紀錄的攝影師,開始用心,用感覺拍西藏,並且連續去了幾年。在西藏,顏色與形狀他不在意了,回來寫下他最真摯的藏地手記。這些長期旅途改變了他,他書寫藏地的奇異恩典,分享真誠的美好。

 

 

 

 ✦點此‧重溫讀書會直播✦

 

 

✦or旅讀中國youtube頻道✦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