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探索上海:一趟時光旅程,從開埠到潮流之都
從五口開埠、改革開放,到後疫情/疫情後,上海兩次三番順應時代潮流也創造時代潮流,有時因通商而鵲起,有時因通商而陷落,然而無論經濟成長衰退、匯率升值貶值,上海人過日子仍舊自自然然興興頭頭,那係源自市民厚實的生活底子。
這份自然興頭,使得上海人不堅持也不抗拒,迎來大批外資外商外企外派以及外國式生活。紐約甜點日本麵包韓國咖啡義大利時裝大行其道,上海就有能力將之轉化成為貼地式生活,一併讓外地旅人通過上海開啟一扇世界之窗。
就是這麼紛繁奪目,今晚無論我想來點好耍的、好使的、好吃的,上海(應該)都點得到。
©視覺中國
疫情頂峰之際,上海因為封控導致連串物流亂象,外送人力吃緊,等待出口的貨櫃在碼頭堆積如山;然而不過一年過去的如今,根據上海海關公告,2023年前八個月進出口值不但節節攀升,甚至再創歷史新高,回穩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商貿運輸城市的龍頭寶座。──作為1843年據〈中英南京條約〉對外開埠的頭號先鋒,上海「互通有無」的能力,真是捨我其誰。
我把外國式,通通變成了上海式
過去,國際企業選擇亞太總部落腳地點,不是東京、就是香港;漸漸地,新加坡與上海迎頭趕上,迎來大批外資外商外企外派,以及隨之而來建立的「外國式生活」。兼之開埠以來養成的海派脾性,上海人敢吃原本沒吃過的、敢穿原本沒穿過的、敢用原本沒用過的,使得歐美日韓各家品牌的「海外首店」紛紛以上海作為首發插旗目標。──臺灣點不到的,上海(應該)都點得到。
公共租界時期遺留下來的萬國建築,看似七拼八湊,卻也湊出了一種上海面目 ©麥翔雲/旅讀
所以能夠如此,因為上海無論時間性上或空間性上、實質意義或象徵意義,都是一座碼頭。比如建築師祝曉峰如此形容:「上海好像一個巨大的碼頭,人來人往中,能拴住心的,是那些能夠產生記憶的場所。在這座魔幻的城裡,許多這樣的空間消失了,又有一些新的長出來。不論內外、不論貴賤,它們的共存與交替正是上海的活力所在。」空間是消失了以後又長出,貨物、喜好、潮流何嘗不是?
古物留在了展場,新品則留在了商場。如今商場不只有通貨,甚至「通人」,兼具休閒運動功能 ©陳育陞/旅讀
海上來了貨物,上海來了興致
相對而言上海的歷史並不久遠,但它是兩岸四地中最為奇特的一個。這座海納百川的都市,既沉澱於時間感,又凸顯著現代性;既凝聚於國際化,又相容著本土性,並且始終走在生氣勃勃的變化進程道路上。興許因為上海自古有著太多「舶來」與「舶去」,乃至公共租界時期則是太多「人來」與「人去」,幾乎是以四方手信堆積出了歲月痕跡以及生存點滴,縱使是尋常小物,在上海人的大小日子裡也能發揮作用,使人戀戀難忘。
攤開現代華語文學史,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作家像上海幫一樣,樂意花費篇幅與心力仔細描繪生活周邊各色細節,似乎上海人對於器皿、衣飾、家具一類的小玩意兒情有獨鍾,隨之衍生出華麗張致的海派戀物美學。在這裡,眼界所及的一切無一不是斑斕綺麗的,食有食的精緻,買有買的精緻,住有住的精緻,看有看的精緻,讓生命裡的每一秒鐘都顯得格外珍貴。
兩層樓面、數百坪的空間,只為販賣幾隻潮流公仔,然而這在上海簡直理所當然 ©陳育陞/旅讀
潮流起,潮流去,潮流再去再起……
不時被古都們嘲弄沒歷史、沒底蘊、沒文化的東方明珠,其實也已開埠180年了。曾經透過各種「舶來」刺激著自己的上海,如今同樣透過各種「國產」刺激著世界,宛如鳳凰電波或皮秒雷射,分分秒秒增生膠原蛋白,每過一段時間,上海似乎就脫胎換骨一次。我們也許可以這麼形容:上海不是沒歷史、沒底蘊、沒文化,只是它三年革新一次歷史、五年置換一次底蘊。──不斷轉化面目,就是上海的文化。
從豫園、城隍的明清雅士宴遊,到和平飯店、諾曼第公寓的小資生活記趣,再到世紀末/世紀初浦東江畔的摩天高樓競賽,正當我們以為上海地景已經凡經三變變無可變的時候,它還是能夠推陳出新。田子坊之後有新天地,太古匯之後有太古里,煤炭碼頭與造船工廠可以成為美術館,而荒草寂寂的爛泥地上憑空生出了一座迪士尼。它的不變之處,就是一直在變,自下而上承載著生活內涵,由近而遠探索著未來可能。
房子老了,自然可以生出另種用途。上海人過日子的興頭正是,興趣五花八門,任何空間皆有用處 ©陳育陞/旅讀
從東方明珠到變形金剛
幾乎每月每週每天都有新的建案公告、破土、動工、完工,上海營造事業不僅風起雲湧尚且思維獨步。建案如此,其餘零星的大小貿易、軟硬工程自然也是,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前來一展拳腳。於是,上海怎麼能夠只來一次兩次?每隔三年五年,它便又長出了三頭六臂,有了最新流行的某某景點、某某品牌、某某餐廳,無論如何都嘗試不完。造訪古都,或許一眼就能望盡千年;造訪上海,卻是千眼都看不完它的一年。
上海是一座求知若渴的城市,一展接著一展,縱然展覽空間不足,咖啡店裡也可以開展 ©陳育陞/旅讀
王安憶的《長恨歌》當中有一段描寫:「上海的雙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煙、上海的申曲……這些零碎物件便都成了撩撥,她如今走到哪裡都聽見了上海的呼喚和回應。」正是這樣豐富的林林總總,累積成了上海的點點滴滴。如果想吃紐約甜點,想吃日本麵包,想喝韓國咖啡,想穿義大利時裝,想買法國香氛,但等不及它們來到臺灣開設分店?那就花個90分鐘飛行時間前往上海擺平癮頭吧!
石庫門與老洋房並行不悖,所以上海的弄堂才會如此充滿魅力,因為拐一個彎就是風景 ©陳育陞/旅讀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上海,嗨嗨人生》
2024年2月號 第144期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482
****************************************
鄺介文
現任旅讀雜誌執行總編輯。師大附中、政大中文系、臺大戲研所畢業,主修戲劇理論、戲曲編劇及表演。香港出生的臺北市民。曾獲臺北新北臺中宜蘭教育部香港青年等十數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