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戲說古早】唐時胡馬入長安:高鼻深目,奇裝異服
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還原唐朝之美,劇中波斯人、突厥人、粟特人輪番上陣。生活在彼時的胡人異於其他朝代,不僅身居高位,甚至皇室中人人都具異族血統,跨越千年,一同揭開胡人在唐朝的生活樣貌。
人人皆是混血兒
唐朝前期,胡漢通婚是常見現象,跨越種族的婚姻不僅出現在民間,同時也發生在皇族。唐高祖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就是鮮卑人,妻子竇氏是鮮卑人和漢人混血,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則來自鮮卑貴族。毫不誇張地說,從李淵和李世民算起,唐朝歷代皇帝都有鮮卑人血統。鮮卑人屬於金髮碧眼高鼻樑的歐羅巴人種,所以詩聖杜甫有詩云:「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隆準就是高鼻樑,杜甫這句詩是說,唐高祖的子孫都長著大鼻子,與一般國人明顯不同,人們一眼就能看出誰是「龍種」。
異族將領 唐朝棟梁
唐朝皇帝有胡人血統,還有一些備受重用的文官武將也有胡人血統。過去華人過年,門上常貼兩幅門神畫像, 一幅「 叔寶」, 一幅「敬德」。敬德是唐初名將尉遲恭的字,此人來自于闐國(今新疆),是鮮卑人的一支,與金庸武俠《天龍八部》中的青年高手慕容復血統相近。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一馬當先,先射死李世民的弟弟,又帶兵闖宮逼迫李淵退位,然後李世民才得以登基。
李世民登基後多次與突厥交戰,突厥首領頡利可汗攻到長安,李世民出城談判,只帶了一個名叫安元壽的隨從。這個安元壽是粟特人,不僅勇猛善戰,而且會說突厥語,所以做了李世民的保鏢兼翻譯。擊退突厥以後,安元壽受到重用,被李世民任命為欽差大臣,派往西域聯絡各國。
長安納百川 胡漢創盛世
除了軍功,胡人的文學藝術才能在唐朝也有廣闊的施展空間。唐宣宗在位時,有一位來自大食(阿拉伯)的人考中了進士,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彥升,因唐朝進士非常難考上,每次科舉只錄取廿、卅人,所以一位外國人高中更顯奇特。唐朝末年,還有一位來自波斯(核心區域位於現今伊朗)的人擅長寫詩填詞,出版了一部《瓊瑤集》,他的中文名字為李珣。安史之亂爆發前,長安城中有兩大胡人家族分別在繪畫和音樂領域備受矚目,其中一個是來自于闐國的尉遲家族,有父子兩代擅長畫佛教人物,被譽為「大小尉遲」;另一個是來自粟特部的曹氏家族,連續幾代人都在皇宮裡擔任琵琶教師。
今人會感到奇怪,這些胡人如此優秀,為何不在家鄉做出一番事業,非要不遠萬里來到長安呢?首先是因為唐朝前期和平安定、繁榮昌盛,長安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他們在長安能擁有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成功機遇;其次,唐朝前幾個皇帝為了有效控制各個附屬國,增強外邦對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給初到長安的胡人提供住所,給長安西市的胡商減免租金,也給那些從西域和漠北遷居內地的胡人部族劃撥土地、分發種子和牲畜。唐太宗有句名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氣魄極大,只有胸懷寬廣並且實力雄厚的帝王才能講出來。
安史之亂 胡人之難
遺憾的是, 唐朝開放的社會氛圍沒有持續多久。安史之亂後,從皇帝到詩人,對胡人的態度都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痛恨安祿山,將長安幾座帶有「安」字的城門都改了名,如「安化門」改成「 達禮門」,「 安上門」改成「先天門」。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唐肅宗撤銷了此前對胡人的優惠政策,撤換了御林軍中的胡人將領,還從負責外交事宜的鴻臚寺趕走所有胡人翻譯。
而原先寫詩讚頌胡人將領哥舒翰的詩仙李白,竟然惡狠狠地寫了一首《胡無人》:「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改名程參的那位書生,也寫了一首《滅胡曲》。晚唐時期長安詩壇領袖顧況更狠:「此輩之死後,鑊湯所熬煎。業風吹其魂,猛火燒其煙。」意思是為了華夏長治久安,不僅應該滅掉胡人,還要將他們的魂魄和痕跡統統燒掉。從此以後,中原王朝陷入了長期的自我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