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焉耆:佛傳之路

【作者】
文_ 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圖蟲創意、視覺中國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24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古焉耆國,曾為古絲綢之路要地。僧侶們時常在焉耆短暫停留,佛教高僧法顯和玄奘也於此駐留過。焉耆地處龜茲、高昌兩大佛國間,此地曾出土的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見證了古焉耆國佛教的興盛,焉耆在佛教東傳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為推動佛教普及的關鍵角色。

 

 

佛國明屋盛景-七個星千佛洞

 

七個星千佛洞與佛寺遺址始建於晉唐時期,為古焉耆國最大佛寺,焉耆身為佛教大國玄奘也曾途經此地。七個星佛寺又稱為「焉耆明屋」,明屋即為千間房子之意;蒙古語則稱此地為「希格幸」、「錫格沁」,後演變為漢字「七個星」。

 

七個星佛寺分為南北二寺,現存的十二個洞窟中,十個洞窟已無佛像、壁畫,剩下兩個洞窟仍有壁畫殘存。洞窟裝飾為唐朝藻井形式與麒麟形寫實裝飾,以及洞窟形制皆與克孜爾石窟相似。透過殘存的佛塔、佛殿與石窟等,加上佛寺身處絲綢之路北道上的位置,仿佛能見到當時佛教之盛。

 

西元十五世紀時,西州回鶻與陝甘回民先後來此,自此佛教被漸漸盛行的伊斯蘭文化取代。現今洞窟中文物也在西元十九、二十世紀時被各國探險家帶走,藏於大英博物館和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曾經佛光照耀的一方樂土,再也不見過往模樣。

 

焉耆盆地中的壯麗之城-博格達沁故城

 

焉耆國曾在焉耆盆地先後建立九座城市,其中的南河城與員渠城在漢朝時為同一座城池,即現今焉耆遺留下來最大城市「博格達沁故城」。「博格達沁」意思為宏偉高大之城,故城周長約三千公尺,面積約六平方公里,此地曾為焉耆國都城、唐朝焉耆都督府治所,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古學家曾在博格達沁故城找到漢五株、唐錢與波斯銀幣等不同時代錢幣,也有料珠、陶器與精美的金銀飾品等,可見其當時身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繁盛之貌。

 

千年黃沙中的守衛者-羅布人村寨

 

經過朝代更迭,現今焉耆盆地早已不見焉耆人身影,取而代之的羅布人則成為此地新主人。羅布人為維吾爾族一支,世代逐水而居過著最原始的生活,並在沙漠湖

泊中打魚狩獵、栽種莊稼維生。其最有名的獅子舞和做飯舞,除了是用來歡迎客人的歌舞,更是代表羅布人文化的重要民族特色。

 

羅布人村寨為羅布人家園,佔地約七十二平方公里、住戶約二十餘戶,在此地可以看見其獨特的生活模式、草木結構建築與羅布人文化歷史。寨區內可見沙漠、游移湖泊、塔里木河、原始胡楊林與草原等景色,羅布人在遍地黃沙中,努力開闢出一處世外桃源,靜看焉耆盆地中的風雲變幻。

 

羅布人村寨©視覺中國

 

焉耆盆地的盛衰興亡-羅布淖爾博物館

 

羅布淖爾博物館詳細地展出了尉犁縣歷史,尉犁原為古西域尉犁國、渠犁國、山國等國地,後被焉耆國吞併,加上此地生活千年的羅布人文化,讓現今的尉犁充滿了絢爛的古國歷史與民俗風情。

 

羅布淖爾博物館內除介紹該地歷史,也完整呈現古羅布人發展歷史、生活用品與生產方式。其中必看珍品,便是營盤古城中挖掘出土的男屍,營盤古城為山國國都,更有「第二樓蘭」的美名,博物館詳細地記錄下焉耆盆地盛衰興亡,等候世人來此一探究竟。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