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史君的一生:以搬運文化維生的人

【作者】
文_ 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王詠毅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03

二〇〇三年,西安未央區、距大明宮遺址不遠處,出土一名北周栗特商旅─史君與其妻的墓葬。模糊的墓誌猶見粟特文及以篆書記載的漢文:「君(諱)……史國人也,本居西土……遷居長安,……授涼州薩保」簡訴其隨商隊自西域先後來到涼州、長安,並且擔任管理在華胡商的要職。

 

 

作為商業民族,栗特人善做金銀器皿的交易,五至八世紀時成為陸上絲路的重要經濟動力。他們沒有專屬的貿易錢幣,大批商人以商隊形式往來各國,並透過武裝自保,有如小型軍隊。隨著古往征戰、四方貿易,栗特人逐漸失去純種血脈,沒有自身獨立且明確的文化,卻將不同文化大量傳入唐朝。

 

隋唐時期,由於民族變遷和中原王朝的影響擴大,由月氏融合而來的栗特人成為「胡二代」。當中主要有:康、安、史、曹、米、石、何、穆、火及尋為姓,又被稱為「九姓胡」。

 

根據統計,唐朝長安城約一百五十萬的人口中,就有三分之一為外國人!

 

「大齡剩男」的史君於二十六歲完成終身大事,他與一名康國女孩維耶維斯於西平(今西寧)結婚。©王詠毅

 

各路「史君們」以外交、傳教、貿易的身分來到中原,無論是在安西的碎葉(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蒲昌海(今新疆羅布泊),還是關內道北部河曲六胡州,都有九姓胡的聚落。

 

從史君的墓葬,得以一窺這些穿越大漠風沙、遠道而來的異國商旅一生的樣貌。

 

職業「薩保」,此職位主要負責主持宗教祭祀活動,以及管理在華旅居的胡商。©王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