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永寧衛城:凝固的鄉愁

【作者】
文_林宜慧/旅讀中國、旅讀編輯部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
2020.04.21

永寧古鎮位於石獅市,緊鄰深滬灣,規模不大,卻是自古海防要塞。宋朝時期,水軍駐紮,得名永寧。元末明初,沿海倭寇橫行,軍事地位更顯重要。歷經離家拼搏,後歸根故里,建造一棟一棟的番仔樓。如今,永寧衛城經過歷史的沉澱,轉身成為許多南洋僑民先祖口述的故鄉。

 

 

永寧古鎮裡的番仔樓,規模不比鄰近的景勝別墅、楊家大院宏大,主人也不全然是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但是永寧的每棟番仔樓都承載著不同的情懷與精神,每棟建築的主人,都有豐富的人生歷程、故事。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卻不是固化的歷史,它的流動與溫情藏在微小之處,一磚一瓦,雕刻繪畫;不論是拼搏的價值、奮鬥的價值、家國的情懷,永寧這一座古城,是歷史的濃縮與見證。當一切都安靜下來,只剩下建築還訴說著這些家族的故事。

 

寧東樓-魂歸故里 

 

寧東樓建於一九二〇年代,主人陳植魚,曾為菲律賓永寧同鄉會會長。寧東樓位於永寧最高處,俯視全鎮,對聯巧妙呼應「寧駕金鼇最高位置;東升玉兔發越光輝」。 陳植魚晚年於菲律賓度過,最終葬於馬尼拉華僑墓園。其陵墓祠名「寧東堂」,與寧東樓同名。故鄉是寧東樓,埋骨之所則是寧東堂,這棟房子訴說的是魂歸故里的故事。

 

©陳育陞/旅讀中國

 

熙寶樓-落葉歸根 

 

熙寶樓建於一九四三年,耗時二十年所建。主人陳煥熙,自小隨父赴菲律賓,不料父親意外過世,臨終前留下未完成的心願,便是存到足夠的錢返鄉,為祖父建造新房。 為達成父親的遺願,陳煥熙從最底層的工作 做起,不畏艱難、勤勤懇懇, 最後回來蓋了這棟樓,在大門口側邊題字 「煥宇和祥榮故里,熙春麗景耀南天」, 隱含著兒子對父親及族人的承諾。

 

©陳育陞/旅讀中國

 

十三架古厝-唐山過臺灣 

 

十三架古厝建於一七九〇年,主人林振嵩,乾隆時期渡海來 臺,經營兩岸貿易,以販鹽起家,創辦鹿港「日茂行」商號, 為唐山過臺灣時期的人物。五十七歲時,將日茂行生意交給三子林文濬,回故鄉永寧侍奉母親,並修建林家古厝。「十三架」指的是屋身頂上的十三根大樑,主結構有三 落五開間,為閩南建築的最高規格。古厝後方的「鶯山書院」,為林家子弟的學校,書香傳家。

 

鹿港日茂林家全盛時期時, 富甲一方,為當時鹿港首富,並積極參與鹿港社會公益與建設。其後代林廷璋、 林世賢同為嘉慶舉人,叔侄同榜,為臺灣科舉史的一則佳話。

 

©陳育陞/旅讀中國

 

翰林樓-桑梓情深 

 

翰林樓建於一九四七年,耗時二年所建。主人為蔡澤洽,字翰林, 於菲律賓經營雜貨生意。翰林樓建造時,聘兩位惠安師傅互相競技,蔡氏宗親亦全員出動,四處採購材料,閩北採購木料、臺灣採購水泥、馬尼拉採購鋼筋,及合作之力達成此一建築。

 

一九四九年,解放軍入駐永寧,蔡澤洽返回菲律賓,心心念念尚未竣工的翰林樓,寫下「一日未竣工,一日於心不寧」。直到 一九六九年,他終於再次聯繫上家人,並匯回人民幣兩萬元,重新修建翰林樓。二〇一六年,蔡家後代勸募海內外捐資,再次修繕翰林樓,使它成為永寧古鎮的番仔樓群中最閃耀的一棟。

 

©陳育陞/旅讀中國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4月 【海上之城-泉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