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漢代畫像磚石舞千年

【作者】
文_ 曾郁芸/ 旅讀 圖_ 視覺中國
2022年6月號 第124期
2022.06.22

二〇二一年河南衛視推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節目,現代舞者重新演繹博物館裡的陶俑、古文中的仙女。曼妙的舞姿既復活了歷史,也揭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好奇,欲重回古時舞台,就由漢代畫像磚石告訴你!

 

 

鼓技驚人,長袖能舞

 

據學者統計,漢代畫像磚石上最常見的舞蹈圖像為盤鼓舞、建鼓舞及長袖舞,尤以盤鼓舞居多。盤鼓舞因表演多以七盤(鼓)為數,也稱「七盤舞」。表演最大特點為舞者在表演時,除了振臂舞袖,還要注意腳下踏鼓的時機。因此表演者不但需有良好的節奏感,平衡感更不可少。東漢文學家傅毅的〈舞賦〉即以「體如遊龍,袖如素蜺」形容舞者輕盈且揮袖如虹的剎那。

 

建鼓舞則採雙人進行,多為男性,但也不乏女性舞人。此表演是將鼓置於兩人之間,鼓下有時會有老虎形狀的底座,有時則有羽葆、華蓋裝飾於鼓上,舞者雙手執桴,或跨步擊鼓、或翻身敲擊,展現雄勁且震撼的舞姿。

 

吞刀、走索、拋接球也上畫像磚

 

東漢文學家張衡就曾在〈西京賦〉敘述百戲的內容:跳丸、弄劍、走索、吞刀、吐火、盤鼓舞、長袖舞等盡括其中;一九七三年,河南省南陽市東郊出土的「許阿瞿畫像石」更是以畫面補足現代人對漢代豐富社會娛樂生活的想像。該畫面裡,上層左邊榻上有一小兒,正欣賞著童戲表演,他便是年僅五歲便夭折的許阿瞿。下層由左至右,則依序刻畫雙手持劍的跳丸者、舉長袖跳盤鼓舞的舞者和兩位彈琴吹簫伴奏者。這番盛況,生動地再現百戲眾藝,也讓觀者彷彿重溫古代版的馬戲團演出。

 

這些令人目不轉睛的表演項目,除了有宴會諸臣及外來使節的功能,也經常提供帝王貴族們娛樂之用。《漢書‧ 禮樂志》曾做出統計,指出漢哀帝時,樂府署的表演者竟高達八百廿九人之多。鋪張奢侈的權貴豪戚們,還曾出現向君王爭奪歌舞藝人的僭越行為,因此基於個人喜好及財政等考量,哀帝大刀闊斧地裁撤樂府機構及四百餘位從樂者,並將剩餘的三百多位專業人士列入其他工作單位。

 

©視覺中國

 

舞林天下,晉級之路

 

上位者迷醉於娛樂表演時,鄉里民間的熱衷程度亦不遑多讓。尤其,出身低微的民間藝人或權貴府邸的歌舞伎人,甚至還有幸趁著熱潮一躍成為鳳凰,順利嫁入帝王家!根據史料記載,漢代有不少后妃就是憑藉精湛的歌舞才藝,得到皇帝欣賞後成功上位,如:漢武帝十分寵愛的李夫人。

 

妙麗善舞的李夫人是當時著名音樂家李延年的妹妹,讓風流倜儻的武帝傾心不已;可惜紅顏薄命,死後武帝還將其畫像掛於甘泉宮內日夜思念。另外,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也是出身低微,後進入陽阿公主家學習歌舞;在邂逅微服出巡的漢成帝後,依靠著自身的美貌和舞蹈才藝的加持,順利獲得寵幸。

 

定格的瞬間,想像無邊

 

隨著中國大陸近年古風舞蹈表演《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頻頻爆紅,再加上先前《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現象級紀錄片的助攻,讓更多人關注到過去陳列於博物館、美術館的傳世名畫、樂舞俑、畫像磚石等,其實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介紹給大眾。

 

然而,在讚嘆這些舞蹈表演者仿若從漢代、唐代款步走來的同時,卻也必須了解:古代舞蹈的原貌其實就如同古樂,難以完整復現。誠然,漢代畫像磚石保留最直接的舞蹈圖像,但它們卻是定格且瞬間的呈現,如何將不同動作串連起來?舞蹈的文化氣質要如何體現?其實都不得而知。因此在古裝劇或各大節目看到如此流暢又動人心魄的古風舞蹈,大抵都靠著現代人加工「想像」而來。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