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七月精彩封面】臺港陸精釀啤酒-今夏一起追殺BEER
一個在七○年代由美國釀酒協會提出的反托辣斯概念,
歷經四十年醞釀,如今在兩岸四地開花結果。
不僅各種代理專賣、酒吧酒館紛紛出現,
本土酒廠相繼成立,拉開了一條兵家必爭戰線。
旅行文青、電影文青、攝影文青、咖啡文青以外,
時至而今則是鑽研酒品酒款苦澀醇香的啤酒文青,
乃至書店往往另闢主題專區,一時蔚為顯學。
行之有年的歐美精釀,西風東漸來到亞洲,
落地兩岸以後將會呈現什麼樣的美麗哀愁?
且看五座城市、十個品牌、十一位專家細說從頭,
他們在精釀啤酒,我們在品味人生。
五千年歷史的DIY
一般認為,啤酒初次登場係在西元前三千五百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蘇美文獻確切記載,時人使用穀物及水果釀酒,是為普遍認定的首款啤酒。然而不到兩年以前,陝西出土若干仰韶時代酒器,且殘餘物質經過分析證實含有啤酒成份。兼之印度、希臘、南美也有直接證據顯示,啤酒誕生應當不是一地傳一地,而是多點並進式的發展。
啤酒從遠古的家庭自釀,到中古的僧侶自釀,基本都是精耕細作、職人手藝。直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啤酒生產由個人朝企業過度,商業模式於焉成型,以營利為首要目標建設起來的酒廠與品牌,像是連鎖餐廳,沒有意外,但也缺乏驚喜。
成本決定一切→性格決定一切
時代脈動宛如鐘擺,傳統大廠(或稱商業啤酒)規格僵化、發展飽和以後,則大眾又回過頭來追求純粹。目前市面所見澄澈金黃、入口淡薄的商業啤酒,正是效率化、程序化的結果。一如主流電影而後有獨立電影,團體旅遊而後有背包旅遊,連鎖咖啡而後有手沖咖啡,上個世紀七○年代,英美兩地不約而同誕生許多微型酒廠,正是因為時勢所趨,尚且入門容易,最終形成自己的啤酒自己釀的局面。
享受吧!一個人的啤酒
而精釀定義中的「傳統」二字,此傳統非彼傳統。並非不得添加其餘香料、不得顛覆既有思維,而是意謂該釀多久就釀多久、該用什麼就用什麼。相反地,精釀啤酒畢竟追求個性、不計成本,因而富有實驗精神。大陸釀酒限制逐漸鬆綁,瓶裝啤酒達到一定規模可以申請執照,現斟生啤則須透過餐飲許可散裝零售,同樣激起一波浪潮。兩岸四地啤酒花開,風潮所至勢不能擋。像是那部茱莉亞蘿伯茲主演的電影《Eat Pray Love》(臺灣譯名: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從今而後旅讀兩岸,我們不妨也Drink Pray Love吧!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7月號 【乾一杯!臺港陸精釀啤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