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瞅中國】足球裡的中國大陸:對照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

【作者】 李政亮
文_李政亮  圖_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9.21

中日足球職業化之後的表現,像是兩個不同層級的故事。最根本原因,在於原J聯賽主席川淵三郎的遠見,他草擬了日本足球百年發展計劃, 讓日本足球逐漸打造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

 

眾所矚目的世界盃熱季,在法國奪冠後畫下完美句點。

 

本屆世界盃中國大陸網民調侃「除了國足沒去之外,觀眾與廣告都去了」。調侃多少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心情,這種無奈心情卻隨賽事開展更顯尷尬。

 

關鍵的賽事先是韓國雖無緣晉級,但小組賽卻二比○精彩力克強敵德國,這一役足以載入韓國足球史,而後,日本則是在十六強賽幾乎要翻轉強敵比利時,可惜最後關鍵十秒不敵快攻逆轉敗。日本雖敗,卻獲國際媒體肯定,藍武士值得榮幸離開球場,在該場賽事後,不僅球迷自動清理現場,日本球員休息室亦收拾得一乾二淨,照片廣為國際間流傳。

 

從無奈到來自韓國與日本的刺激,有的將無奈心情轉為理性思考,有的則是激憤化為玻璃心的足球五毛。足球裡的中國大陸,即是中國大陸的現實寫照。

 

宛若明治維新 vs.百日維新

 

韓國與日本的刺激當中,日本刺激尤其是再一記的重拳。

 

中國大陸與日本之間除了既有的政治敏感之外,就足球來說,一九九三年日本職業足球J聯賽成立,一九九四年中國甲A聯賽成立。在此之前,中國大陸足球強於日本,但J聯賽成立之後,雙方實力開始逆轉。日本在一九九八年第一次踢進世界盃,而後連續取得亞洲名額迄今。雙方職業化之後的表現,就像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的對照。

 

最根本原因,還在於原J聯賽主席川淵三郎的遠見,他草擬了日本足球百年發展計劃,J聯賽與日本足協互補,讓日本足球逐漸打造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參與足球的人口越多,所能選出的選手也就更加優秀,就是這樣的長程經營,日本國家隊幾乎都是以活躍於歐洲職業聯賽的選手為主。

 

一場球賽,兩種聲音

 

面對日本足球的精采表現,中國大陸足球意見領袖大致有兩種不同意見。

 

一是央視轉播員賀煒在微博上發表簡短看法:「中國足球和日本足球職業化幾乎同時起步,現在是兩個不同層級的故事。說多了反動,算了。」他欲言又止,但不少人接他的話繼續批評現狀──中超人民幣足球,中國大陸球員薪水高於歐洲,但身價虛漲、足協沒有前瞻性的有序規劃,日本足球長年一步步的經營規劃,值得中國學習。這些說法比較理性,且接近中國大陸足球的現實面。

 

另一種看法也代表相當一部分大陸人的想法,那就是日本隊雖然踢得不錯,但大陸足球該學日本的說法有問題,難道不是學贏球的比利時嗎?而且日本雖擅長精細傳球控制比賽節奏,但日本之所以走技術流路線,正在於身體因素是弱點。中國大陸足球該學的應該是比利時,他們最後時刻戰勝日本的就是身體優勢,不打傳控,有機會便是傳門前爭取頭槌進球。在這種看法中,日本技術雖優,但最終還是敗在身體,此類看法的極端就在於中國大陸人北方多高大球員、南方多矮腳虎,亞洲足球的未來最終仍將是在中國大陸。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9 月【 在草莽深圳,發現文青樂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