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九月封面故事】與世界比拚-深圳的商業帝國
二〇一八年初,中國統計局發布了去年各項經濟數據,深圳以將近人民幣兩兆兩千三百億的生產總值,在各城市中位列第三,但若論人均收入,在一、二線城市當中,深圳很可能是全中國大陸第一名。(因為各城市間流動人口無法完全統計,城市生產毛額常有出入)
不到四十年時間,從一無所有、只三十萬人口的荒涼漁村起家,至今總面積還小於新北市的深圳,憑什麼建構起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背後原因除了天時地利搭配得宜,也靠人中豪傑浴血廝殺。
走在中國變革的最前沿,深圳商業的起點,從蛇口工業區開始。與香港乃至其他國家城市間的頻繁貨運往來,深圳不僅吞吐商貿,也大量吸納了新技術。一九八九年,深圳成立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重量級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將總部設置於此,如果對投資感興趣,一定會知道匯聚中國最多創新企業的創業板就在深交所,毫無疑問,這是在上海以外,中國大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九八〇年代,以鴻海集團為代表的加工製造業大舉前進深圳,千禧年前,華為、騰訊在深圳萌芽,奠定了強大的製造業與科技基因,從最上游的設計到最下游的生產,無所不包;另一方面,法令和制度鬆綁下,深圳也催出地標等級的房地產企業──萬科集團。至今,資訊科技、地產、金融,是深圳三大經濟支柱,貨運受限於性質營業規模較小,但其產業特質早深埋在城市基因內核。
八個深圳人中,就有一位自己當老闆
最後,除了總部在其他城市的大企業也來此廣設分部以外,深圳還是全國中小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根據《深圳特區報》的報導,深圳中小企業數量高達一百六十萬家以上,占全企業總數的九成九七。相對於二〇一七年的常住人口不過一千兩百多萬,等於不到八個深圳人中,即有一位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一只皮箱闖天下」的拚搏精神,一方面讓這個城市始終維持高速節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海量工作機會。這裡很可能是全球華語區最容易找工作的城市。從南山到寶安,從羅湖到福田,求職地圖星羅棋布,閃耀著對人才的渴求。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 年 9 月【 在草莽深圳,發現文青樂園】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