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官船賈舶紛紛過-食色水之湄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繪_ 陳巧庭/旅讀中國 圖_ 盧大中/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4.12

在運河鈔關的帶動下,富了的可不只一方水土,

還包含宗教信仰和飲食文化!

 

鰲頭磯

 

始建於嘉靖年間的鰲頭磯,位處元運河以及明運河分流交匯之所,後更以石塊疊壘為壩堰。因其狀如鰲頭、凸出於四面環水的「中洲」,加以兩條運河道上的「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見《臨清縣志》),鰲頭磯之名遂不脛而走。明代文人李東陽嘗賦詩吟哦:「拍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顯見通航時期鰲頭磯週邊水勢浩蕩的場面。如今河道已廢,然而磯上之登瀛樓、觀音閣等建置猶仍羅列井然,見證著臨清的滄海桑田。

 

 

臨清清真寺

 

臨清清真寺俗稱北禮拜寺,落成迄今已逾四百年,布局對稱而裝飾富贍,不僅建築本身融會伊斯蘭文化與漢家風格,就連寺內的牌匾也並陳行、楷書和穆斯林庫法體,到訪的遊客無疑能從中管窺運河沿岸異文化彼此交織、浸染的風貌。

 

©秦軍校/CTPphoto

 

托板豆腐

 

又稱「臨清水豆腐」,據言這道小點起源自明清時期,彼時為解決運河帶來的「十萬商戶百萬民」的民生問題,食販且因陋就簡、將切成塊狀的成品置放於矩形木板上,方便來客逕自就著吃。由於水豆腐質地滑嫩且入嘴生香,迄今仍受饕客的喜愛!

 

©牛國棟/CTPphoto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4月號【縱走京杭大運河】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