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青漂浪漫:山東大學與文學巨匠在青島的共鳴

【作者】 曾令愉Lynn
文_曾令愉/旅讀 攝影_陳育陞/旅讀、旅讀
2024年4月號 第146期
2024.04.02

「面前這片大海教育我,淘深我的生命。時間長,次數多,天與樹與海的形色氣味,便靜靜的溶解到了我絕對單獨的靈魂裡。我雖寂寞卻並不悲傷。」──沈從文

 

 

正如北京有北漂,上海有滬漂,青島近年也流行「青漂」一詞,泛指外地至青島謀生的人群,因無固定住所而漂浮不定的一種生活狀態。

 

其實青漂不是新鮮事。早在上世紀30年代,青島1929年為南京中央政府從北洋軍閥手中接管,至1938年再次被日本占據前,在動盪中乍現安寧的這十年間,就曾有一批知識份子短居於此,堪稱青漂始祖。幸運的是,如今老城區仍保留彼時建築樣貌,漫步其中,不禁讓人遐思當年的青漂族們,日子是何般光景?

 


©陳育陞/旅讀

 

 

山東大學的夢幻名單

 

1930年,山東大學在蔡元培建議下遷至青島,首任校長楊振聲招攬大批人才,聞一多任文學院院長,梁實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陸續號召陳夢家、沈從文、老舍、洪深等知名作家來此執教。在這批文青進駐下,山大發展出不少浪漫故事,如聞一多曾因「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三句,破格錄取了語文98分、數學零分的臧克家。

 

海洋大學(原山東大學)圍牆 ©陳育陞/旅讀

海洋大學(原山東大學)圍牆 ©陳育陞/旅讀

 

此外,不少作家如蘇雪林、郁達夫、巴金、卞之琳等,紛紛來旅行訪友或度假,近乎半部中國近代文學史的身影曾於此駐留,並留下不少紀遊文字。他們尤愛譽青島的避暑風光,如梁實秋「走過十幾省,竊以為真正令人流連不忍去的地方應推青島」、郁達夫「她像是一個在情熱之中隱藏著身分的南歐美婦人」,或聞一多「到夏季來,青島幾乎是天堂了」。

 

不過,卻有兩人不愛熱鬧,獨迷戀青島寧靜的海與深沉的秋冬──這兩個古怪的人物,是沈從文與老舍。

 

©旅讀

©旅讀

 

 

被大海治癒的沈從文

 

以《邊城》享譽的沈從文,愛故鄉湘西的河愛出了名,但較少人知他也愛極青島的海。

 

其作品與青島的關係,除了《邊城》女主角翠翠原型醞釀自嶗山北九水的鄉村姑娘,以及《從文自傳》、《記丁玲》、《月下小景》於青島寫成之外,《鳳子》、《八駿圖》更直接以青島的海與生活為內容,描寫主角獨處海邊,於內心展開一場又一場哲學思辨。其中《八駿圖》寫到八位教授所顯露的人性虛偽面,被認為是影射當時山大的八位學者,使論者推測這或許是他後來離開山大的原因。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姑且把軼聞擺一邊,青島對沈從文發揮最大的效用,應是大海予他的治癒。那治癒既是身體上的,如《小憶青島》「一到海邊,就覺得身心舒適,每天只睡三小時,精神特別旺健」;更是心靈精神的,如《鳳子》「青島的不值錢的陽光,同那種花錢也不容易從別處買到的海上空氣,治療到他那一顆倦於周旋人事思索愛憎的心」、《我的寫作與水的關係》「海既那麼寬泛無涯無際,我對人生遠景凝眸的機會便較多了些」。

 

1961年,沈從文重遊青島,回憶起三十年前那段與海共處的日子,他仍有深深的感懷:「它幫助我消化一切而又通過我個人勞動創造出許多東西。而它支配我感情且更加巨大。有許多日子,我就是這樣儼然一事不作面對大海度過,生命卻並不白費。」

 

 

在德式小樓筆耕的老舍

 

相對於沈從文對孤獨海邊的喜愛,老舍則表達對度假人群的諷刺。1935年〈有錢最好〉數落青島人樓板薄又愛拖椅子、養狗不管吠聲擾人、唱戲不管嗓子擾人、路陡難走車價高、飯館太貴只好自煮、沒錢娛樂只好自然……最後說「青島不是個壞地方」:「我一旦發了財,我必定很喜歡這裡。等著吧,反正咱不能窮一輩子。」同年夏天,老舍又寫了一篇〈青島與我〉,再度宣稱「我簡直和青島不發生關係」:「有錢的人來青島,好。上青島來結婚,妙。愛玩的人來青島,行。對於我,它是片美麗的沙漠。」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寫這兩篇文章的時候,老舍36歲,任教於山東大學文學院,住在金口二路(今金口三路二號乙),那是個院裡有棵櫻桃樹、探頭能從兩屋間夾見一小片綠海的洋房,老舍在此完成短篇小說集《櫻海集》。因受不了鄰居吵擾,隔年搬到黃縣路六號(今黃縣路十二號),後來發生學潮,他索性辭職,專事寫作,在那座德式小樓每天平均寫兩千字,完成膾炙人口的小說《駱駝祥子》。據老舍夫人胡絜青回憶,這年「是他前半生中最安靜同時也最緊張的一年」──安靜因為心無旁鶩,緊張因為創作爆棚。

 

創作爆棚的老舍,有發財而喜歡上青島嗎?從他19374月說「連版稅帶稿費一共還不抵教書收入的一半」來看,稿紙雖然滿滿,但口袋大概依舊空空。可他其實還是喜歡青島的,尤其是盛夏鬧景對比下的嚴冬靜默──「青島自秋至春都非常安靜,絕不像只在夏天來過的人所說的那麼熱鬧。安靜,所以適於寫作,這就是我捨不得離開此地的原因。」

 

可惜,那年七七事變引發接連動盪,青島「已成空市,舖戶皆閉,即使沉住氣住下,亦無法生活也」,老舍最終還是離開了那座靜靜伴他寫作的德式小樓。對夏天的讚譽也好,對大海的默思也好,對人群的牢騷也好,翻檢沈從文、老舍與眾作家們在青島老城區留下的文字,對比著戰火瀰漫的大歷史,更令人感到這是一段特別的歲月,值得玩味。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青島,浪潮上岸》

20244月號 第146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492

 

****************************************

 

曾令愉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cgcfish@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