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讀早安】中國「茶」入非遺!傳承茶工藝之美
「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內容包含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等製茶技藝以及茶園管理和茶俗,為傳統茶文化拿下世界級名片。
今(2022)年11月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議於摩洛哥拉巴特召開,會間通過將「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簡稱「非遺」),其為中國大陸第43個世界級非遺。
「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工作自2020年展開,其中包含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44個小項目,如:浙江省「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福建省「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油茶習俗」、廣東省「潮州功夫茶藝」以及茶園管理、茶葉採摘的實踐等,呈現傳統茶文化淵遠流長且幅員廣闊的歷史背景。
©任中豪/旅讀
浙江省杭州市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源於唐,在清代盛行,其主要產於杭州西湖區的龍井村,該地能產出香味濃郁、味道醇厚且形狀優美的優質茶葉,與安徽的太平猴魁、江蘇的蘇州東山碧螺春等,皆為著名的綠茶品類。
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西湖龍井茶區形成一套關於茶葉的生產經驗,並以「炒制工藝」─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為其特色,展現古法製作中所蘊含的智慧。
©王苗/CTPphoto
福建省安溪縣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
安溪縣鐵觀音始於唐末,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就因為安溪產出的茶品質烏潤結實、沉重似鐵且味濃醇厚,故以「鐵觀音」名之。
鐵觀音為安溪茶農以「半發酵」製茶工藝所製作的茶種類,制茶過程需要根據季節、氣候和葉的鮮嫩程度靈活處理,包括曬青、涼青、搖青、炒青、包揉、烘焙等多道程序,最終才能形成具有特殊韻味的茶品。
©謝光輝/CTPphoto
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油茶習俗
瑤族油茶習俗俗稱「打油茶」,主要是將油茶葉、生姜、大蒜等原材料放入鐵鍋後反覆捶打後,再加入熱水熬煮所成的茶飲品。此外,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放入蔥花、香菜、酥花生等配料。
油茶習俗亦是瑤族社交的重要方式,於招待貴客、婚喪嫁娶、嬰兒滿月、老人過壽等重大節俗中形成一套特定的禮儀規範,並在2021年列入中國大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郭惠儀/CTPphoto
廣東省潮州市功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藝流傳於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種茶葉沖泡技藝,其始於宋代,到清代甚為風行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地。功夫茶主要是以「烏龍茶」為主,搭配多道程序,如:茶具講示、茶師淨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等而形成的獨特技藝。
「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名單
網址_ich.unesco.org/doc/download.php?versionID=6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