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讀早安】科舉應試關關難 作弊攻防奇招多

【作者】
文_林屏汝/旅讀
2022.07.24

過往科舉制度下考生們關關難過,光是第一關童試的錄取率,就比考上現今高普考還要低!為了躋身「士」階層,千奇百怪的作弊奇招也相應而生。

 

科舉制度始自隋代,廢於清末,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是過去拔擢人才的重要管道。也因為考試制度直接影響選才,更關涉未來政治發展,考什麼、怎麼考都與時代的政治氛圍、學思風氣息息相關。

 

要以科舉登上士大夫階層可不容易,以明清以降為例,考試內容雖只來自四書五經,但久而久之題目皆出遍了,考官便割裂文句作為考題,因此考生們對其中43萬字的內容要倒背如流,文本內的思想內容更必須融會貫通!

 

 

電影《模犯生》拍出考場上驚心動魄的作弊情節,從教育體制映照出社會階級問題,電影中誇張化的緊張感,放在科舉考場上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科舉作弊方式如夾帶小抄、請槍手代考甚至用飛鴿傳書傳遞小抄等,花樣百出的方式可不輸現代。

 

疑點一:尖耳猴腮、眉旁有顆痣

考生如果臉上有異,可能被監考官查驗浮票,浮票類似現代准考證,能辨認考生身分,監考官經常可借此糾出代考槍手。

 

疑點二:眼神虛浮、遮遮掩掩

神情怪異且模樣鬼祟的考生,可能被監考官查驗浮票,且為了防止作弊,清朝科舉還特別設置「結報報考制度」,該制度是五個考生相互擔保,若其中有人作弊,則其餘四人也會連坐遭到處罰。

 

疑點三:衣襟處發黑

清朝帶進科場的小抄被稱為「夾帶」,考生可能會將小抄藏於衣物或攜帶進考場的文具、糕點中。彼時夾帶風氣盛行,乾隆中後期考生甚至必須脫衣,衣物與文具都需要浸泡水中檢查。

 

疑點四:飛鴿傳「小抄」

昔不僅有飛鴿傳書輸送軍情,在清朝更有飛鴿傳小抄的作弊情況,將試題以飛鴿傳出給場外槍手,再將答案透過飛鴿送進考場。

 

然而為了嚴防作弊,考場也祭出懲罰,若被發現作弊則處以刑罰,輕則革除功名永不錄用,重則可能受到杖刑、發配邊疆。在錄取率極低的科舉制度下,考生們為了能榜上有名想出了不少作弊奇招,手法多樣可一點也不輸現代,當權者也為了維持考試公平而設下重重防範制度。

 

科舉究竟對古代社會帶來如何深遠的影響?又是何種待遇使大批考生為取得功名不惜鋌而走險,試圖作弊?更多詳情可參閱《旅讀OR》2022.07 No.125期更多科舉大小事在本期小專題〈想當公務員?古比今更難!〉中看盡古人十年寒窗的悲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