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電影推薦】BPM
異性的愛與同性的愛、靈魂的愛與肉體的愛、大愛與私慾、有愛與無愛,在各國代表作品當中反覆登場。八○年代末期,看似這麼近,實則那麼遠,同志縱然不再是病,卻對於防護措施毫無概念。愛滋如瘟疫蔓延的時代,政府以及藥廠不知無心還是有意,壟斷了製藥試驗成果,導致尤有需求的病患求助無門。一行動組織決定走上街頭,畢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他們要以激烈的手段捍衛生之權利。
生之權利以外,則是愛之權利。組織當中,家家有本難念經,有的是病患本人,有的是病患家人,有的是同性戀者,有的是異性戀者,有的是直接感染,有的是間接感染,無論如何,在愛滋尚未能有效控制的八○年代,宛如絕症,只能平心靜氣等待末日降臨。然而他們並不坐以待斃,儘管死亡當前,也要善用時間直到世界盡頭。於是他們遊行抗爭示威、研讀醫學期刊、追蹤製藥進度、前進校園宣導,當然,還要繼續愛下去。
英文片名「120 Beats Per Minute」(每分鐘一百廿拍)原指音樂速度,一語雙關,也是心臟律動的意思。開場與結尾兩度出現心跳音效,速率相仿,意指各異。病發初期,縱然震撼,卻也還是青春正盛。加入組織、定期開會、分工合作、走上街頭,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病症末期,即便臥病在床,組織的一舉一動,同志的一步一趨,也要參與其中。不為別的,為了讓身邊的親友活下去,為了讓未來的病友活下去,這個世界請務必繼續以每分鐘一百廿拍的心跳運轉下去。
導演羅賓康皮洛,是金棕櫚得主《我和我的小鬼們》羅宏康特長期合作的編劇及剪輯。興許因為擅寫又擅剪,作品/情節/對白向來帶有強烈節奏,儘管角色眾多,絲毫不覺支脈紛雜、線頭瑣碎。若干段落,既不採順序也不採倒敘,而是擷取其中一段,同時回憶,同時預視,將過去、現在、未來並置在同一時空,突顯愛滋病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踉蹌膠著、舉步維艱。
導演透過電影神奇魔法,將自己和觀眾擺放在那群衝鋒陷陣者身後,似乎觀眾也是那場遊行的其中一員,對未來一無所知,對過去也無力糾纏。眼見那些縱使罹病也不減熱誠的鬥士,花費生命最後僅存的時間,與家人吵架、與夥伴吵架、與政府吵架、與自我吵架,那些吵了又吵的場景、密密麻麻的喧囂,正因為得來不易,反而顯得感人至深、擲地有聲。
【圖片名稱】
【資訊】
年分_2017
片長_144分鐘
導演_羅賓康皮洛
演員_比斯卡亞、阿爾諾法盧瓦
管道_DVD
圖片版權_金馬執行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