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戲說古早】詭秘莫測「不良人」:是賤民?還是公差?

【作者】
文_ 李開周 圖_ 圖蟲創意
2022年4月號 第122期
2022.04.28

古裝懸疑劇《風起洛陽》中,經常能見到一處古怪地點「不良井」;生活其中的眾人也擁有一個古怪身分「不良人」。現實的洛陽中真有不良井嗎?武周或者大唐的不良人,究竟是賤民還是公務員?

 

 

小小不良人,大理寺臥底

 

大理寺是古代中國的高級審判機構,近似最高法院,同時又兼具一些緝捕職能。大理寺亭長則是隋唐時期設不良井,網友推測現實地點可能為龍門石窟。立的低品職銜,負責協助大理寺少卿整理案卷、緝拿嫌犯。至於亭長裴諫,《舊唐書》、《新唐書》以及現存武周文獻裡都沒有這個人,應該是《風起洛陽》原作者馬伯庸和編劇團隊虛構出來的角色。

 

裴諫為何要封鎖不良井,禁止不良人出入呢?為了抓捕高秉燭。高秉燭又是誰呢?看過這部劇的朋友都知道,高秉燭是本片主角,早年就在不良井生活,不僅是不良人,而且做過不良使,也就是不良人的首領。此人曾經違反禁令,與夥伴擅自離開不良井,致使夥伴被殺,其他不良人受到牽連。為了給夥伴報仇,高秉燭潛身大理寺做了一名小小的仵作,卻又不幸牽扯到幾宗謀殺案遭到官方通緝。

 

承蒙聖恩,侍衛成人上人

 

就在大理寺抓捕高秉燭的同時,有一支皇家衛隊也在抓捕高秉燭。這支衛隊叫做「內衛」,隊長是「奉御郎」武攸決,副隊長是武攸決的妹妹——人稱「月華君」的女主角武思月。高秉燭是虛構角色,武攸決和武思月兄妹也是虛構角色。不僅如此,就連內衛也是虛構出來的組織,因為唐朝皇帝和武則天都沒有設立內衛。

 

唐朝前期和武周時期,皇家衛隊並不叫內衛,而是叫做「南衙十六衛」。這十六衛分別是:左衛、右衛、左驍衛、右驍衛、左威衛、右威衛、左武衛、右武衛、左領軍衛、右領軍衛、左金吾衛、右金吾衛、左監門衛、右監門衛、左千牛衛、右千牛衛。每個衛至少都有幾百人,皆負責保衛皇帝、皇宮和京城的安全。各衛之間互不統屬、互相牽制,直接向皇帝負責。從職權上看,武氏兄妹應該是十六衛當中某一衛的首領,只不過更受女皇帝武則天(劇中「聖人」)的寵信,所以出鏡率比其他各侍衛高得多。

 

奴婢賤人,律比畜產

 

唐朝有沒有賤民?有。武則天治下有沒有賤民?也有。唐朝前期和武周時期共用一部法典,叫做《唐律疏議》。這部法典將國民分為五等:第一等「官戶」,也就是官員及其親屬;第二等「良人」,也就是平民;第三等「雜戶」,指的是世世代代都要為官府或軍隊服某種勞役的家庭,例如為軍營服役的「番戶」、為宮廷服役的「樂戶」、為官田耕作的「莊戶」;第四等「部曲」,是依附於某些大將、高官或者世家大族的半自由民;第五等「奴婢」,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除了第一等官戶和第二等良人,剩下三等都屬於賤民。

 

戰爭創造賤民

 

《風起洛陽》裡那些被封禁在不良井的不良人到底是不是賤民呢?肯定是。不過歷史上並沒有不良井,只有「不良人」。另外作為一種特定稱呼,「不良人」在唐朝並不是用來稱呼賤民,而是當時社會上對基層公差的俗稱。

 

現存文獻中,總共有三處提到「不良人」。一處是在《舊唐書》第一百零九卷,唐玄宗在位時,一位名叫張瑄的官員被誣陷謀反,主審官命令不良人對其嚴刑拷打,將脊椎和四肢都拉斷了。一處是在《朝野僉載》第五卷,唐太宗在位時,某人與後母通姦,這行為在唐朝屬於十惡不赦的重罪,因此在即將東窗事發時,繼子偷偷去外面打聽消息,結果被不良人發現端倪,扭送到縣衙。

 

另一處也是在《朝野僉載》第五卷,某高官跟隨唐太宗攻打高麗,將一位年輕貌美的高麗姑娘占為己有帶回長安。某天深夜,高麗姑娘逃走,唐太宗命令長安縣和萬年縣(長安城區治安由兩縣分管)的不良人全城緝捕,三天後在一座空房裡抓到高麗姑娘,最後押送其至長安東市砍頭示眾。

 

在最後這個故事裡,高麗姑娘就屬於賤民階層。但她本來並非賤民,只是在戰爭中成了俘虜,然後被大唐高官當成私人財物。事實上,在唐太宗、武則天等所謂「聖君」的統治期間,中國之所以擁有一個龐大的賤民階層,就是因為長期對外戰爭將成千上萬的無辜者變成了賤民。而那些搜捕她的公差,心狠手辣、為虎作倀毫無同理心和同情心,真正算得上「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