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走進東南亞生活立方:三層一宇宙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每一座城市或多或少都將形成饒富特色的社群空間和族裔地景──對外人而言或許不足稱道,但對飄洋過海的「移人」來說,這些地方卻是邂逅同鄉、彼此相互守望的美麗新天堂!
三樓:餐廳掛旗見證移工社群的消長
根據SEAT|南方時驗室的沈豪挺研究員所述:「臺灣剛開始開放移工入境時,主要的人力資源來自泰國和菲律賓,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東協廣場裡最早的消費主力。」需求創造供給,為服務兩國客層的餐廳於是紛紛應運而生;然而晚近隨著泰、菲移工數量遞減,取彼而代之的越南移工社群漸成大宗,也連帶影響了餐廳供給的菜式屬性;至於更晚一步抵臺的印尼移工(當中許多亦為穆斯林),或受限於東協廣場內部既成的空間分配,因此其餐廳多半開設於周邊的街巷間。
「移工平常都有各自的工作,所以這裡的店家雖多,但大部分都只在例假日全開。業主會將國旗掛在店頭,這樣一來,移工就能按圖索驥,光顧適合自身飲食習慣的餐廳。」李威瀚和全彥翰如此解釋道。除了供應正宗的家鄉料理以撫其脾胃,三樓的部分店家亦著意設置伴唱設備,方便來客使用──事實上,這群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平均年齡並不高,撇開異鄉謀生的身分,他們就如同臺灣本地的青年男女,每逢例假日時節,總也喜歡三兩湊成堆,甚至一同小酌歡唱;因此酒飽飯足的周末夜晚,遊客將不難由喇叭傾洩的歡快樂音中,充分感知到年輕人所展露的、青春獨有的活力!
©123RF
二樓:從超市看東南亞移工的餐桌
平心而論,近年來東協廣場商圈的主要消費客群,還是以來自各地的外籍移工為主,這由大廈二樓設立的兩家超市── BIG KING¬和CLC ──以及其所販售的商貨內容,即可獲得印證。倘使以臺灣本土的企業商城進行類比, 那麼BIGKING 就好比是「全聯」這樣的生活類賣場,主要是移工藉以購置日用品、補充家鄉味的地方。在BIG KING貨架上、冰箱裡所陳列的特色商貨,多半為進口自東南亞地區的食物和飲品,比如用以調味的蝦醬、魚露,為料理迴添香色的月桂葉、打拋葉,或者泰國皇室特供芒果汁、印尼泡麵、維他豆奶⋯⋯當然也提供符合穆斯林飲膳習慣的咖啡、甜點和巧克力。
毫不誇張地說,若來客想要製作風味道地的東南亞料理,那麼決不能略過此處搜羅的舶來調料。遊覽之際,兩位導覽員順手抄起一包其貌不揚的種子,篤定說道:「胡荽籽,正宗越南河粉必放。」看樣子,跟著達人走逛東協廣場,不僅能廣開眼界,還能夠破譯東南亞菜式色香味背後的秘密!
一樓:青春作伴的還鄉/落戶想像
東協廣場的一樓雖然罕見臺籍顧客自在走逛,但是對外籍移工和新住民來說,這裡卻可能是最重要的交易空間──興許是我們太習慣逕將任勞任怨,省吃儉用的形象套用在這群離鄉背井之人身上,卻時常忽略他們之中,許多正值春春年華的年輕移工,自然也擁有那個年紀對於美好物質生活的追求和想像。
從摩登的電子產品到象徵身分地位的(偽)精品,形形色色的百貨內容,構成了這一層樓面的風貌。總體來說,本區的商家大致可分成兩類,其一能提供實惠的日常必需品,從而滿足其生活需求;其二則專事「門面」服務,移工得在此挑選合適的物件作為伴手禮,藉以營造出自身「事業有成」、「衣錦榮歸」的形象⋯⋯無論是孩童專屬的衣裝、書包,抑或適合親族長輩穿戴的經典服飾,林林總總的商貨中,總有一兩款能成功打進遠方親友的心坎。
©123RF